--約翰捷協寫
我會做一個較專注的聆聽者 我們大多數做父母親的人都會發覺,聆聽是件難事。我們肩負許多負擔,忙著該做的事。做了一整天的工作和決策,回到家已是疲累不堪。我們只想撇開事務,或是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中,因此,沒有多少時間可去聆聽。孩子的談話似乎是如此瑣碎而不重要。 如果我的孩子回到童年的話,我會把報紙放下來,聽他想對我說的話。我還會控制不讓那不耐煩的字句打斷他的談話。像這樣的時刻是表現愛意的最好時機。 有天晚上,一個小男孩設法使他父親看他手指上的擦傷,他不斷地嘗試引起父親的注意力,終於,這位父親放下報紙,不耐煩地說:「我也沒有辦法呀!對不對?」他的小兒子回答說:「不對!你原可以說聲『唉呀!』的。」 在聆聽時,我會多注意小孩子問的問題。據估計,一個孩子到十五歲左右時,平均共問了五十萬個問題。這對父母來說是個多麼大的特權--可有五十萬個機會來和他們分享生命的意義何在。 如果我有機會可重新來過,我會多用我的「第三隻耳朵」來聆聽。我會努力探尋我的小孩在問問題或敘述事情時的感受。當他問我:「爸爸,你今晚又要出去嗎?」現在我會知道,他是在說:「我想和你在一起!」 有回我站在一位父親的旁邊,他的小男孩不停地在叫他。他看見我注意到他兒子的呼叫,而且也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回答,於是他對我說:「只是小孩子在叫罷了!」但我在想,不久之後,當做父親的叫他兒子時,他兒子也會說:「只是老頭子在叫罷了!」 現在我深信,在孩子很小時去聆聽他的煩惱,等到他成為青少年時,他仍會對父母吐露心聲,這二者有著極重要的關係。同時,我深信那些在孩子很小時就花時間去體會其心聲及感受的父母親,在他們孩子長大後還能夠了解他們。 我會努力成為更誠實的人 如果我要重新開始我的家庭,我會更誠實。我這樣說,自己也覺得奇怪,因為我一向鼓勵誠實,我也自認為是個誠實的人,我不會保留不屬自己的一點小錢,也不會故意說謊。 然而,從親身經歷中我體會到,身為父母親的卻在身体力行著另一種的不誠實方式。也就是,裝出完美的形象,或是暗示自己當小孩時的行徑是無可訾議的。 有位父親坦承說,他一直不明膫自己有多不誠實,直到他學到了教訓。他四年級的兒子拼字的分數一直很低,儘管對他有多少的責備和加強輔導,他兒子的分數似乎毫無起色。有一天這少年告訴他的老師:「我爸爸在學校讀書時,拼字全部是甲等。」老師問他:「你怎麼知道?是他告訴你的嗎?」這男孩回答:「不是,但是從他責備我的樣子,我就知道了。」 這位父親說:「藉著責備我兒子的方式,我傳達了一個不真實的訊息。事實上,拼字也曾給了我很大的難題。後來我告訴我兒子這個事實,瞬間,我在他眼中看到了希望之光。從那刻起,他的成績大有進步。藉著我傳達我全得甲等的這個印象,我給了他挫敗感。但藉著坦白承認自己的經歷,我給了他希望,如果他爸爸做到了,他也可以做得到。」 我並不是說,我們應該將從前一切失敗全盤說出,有些父母甚至侃侃而談過去的荒唐行徑和錯事,當然,這有害無益。但坦白對孩子承認,並不只有他一人遭遇到這種難題,因為我也曾面臨這相同的事,這樣做給他希望,並幫助他去面對生命中的難題。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他的父親本該是他所佩服的人,而這個人也曾面臨同樣的戰鬥掙扎,這使他重新得力,並把勝利感灌輸到他的心靈之中。 只要是父母親粉飾完美形象,不願承認錯誤,孩子就必會生活在註定失敗和能力不足的世界中。現在我知道,適應力良好又快樂的孩子並非來自凡事皆完美或是錯誤最少的家庭,而是來自父母犯了不少錯誤,但卻夠誠實、夠坦白、夠有愛心來承認過錯的家庭。
0 Comments
我請我的四個孩子說出對父母作為的建議與評語,有那些覺得是有效的,那些是無效的。 1. 不予說明的否決:孩子們認為我們最大的缺點,便是太常在否決時沒有加以說明理由,只是說:「因為我這麼說,所以你就這麼做。」如果我們有機會重來一次,一定要盡量改變作法。 2. 外出次數太少:孩子們對於全家一同外出的次數太少感到失望,他們特別提到喜歡全家一同多去郊遊、觀賞球賽(例如棒球、足球……)或露營等。 3. 處罰不夠:孩子們沒有做好一些我們規定他們做的家事時,我們常常並沒有處罰他們的錯誤。 4. 太少職責:孩子們全都認為,如果他們在家庭方面擔當更多的責任,會有更多成長機會,也更能為未來生命有更充足的準備。 我們正確的作為:我們很高興的是,孩子認為我們正確作為的項目,遠遠超過他們認為我們的不佳作為。 1. 教導絕對的對錯價值觀:比如說,如果孩子們不想和某個打電話或來訪的客人說話,我們絕對不會替他們扯謊說不在等等。 2. 不用不當的語言:孩子都覺得我們不允許他們用,自己也不用,諸如笨、蠢、討厭、惡心的字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們也從沒聽過我們說出咒詛人或淫穢的字眼。 3. 教孩子禮貌應對:教導孩子對長輩(包括對父母)要有禮貌的回應,如「是的,先生」、「是的,女士」,並且常說「請」和「謝謝」。這對他們都很有幫助。 4. 堅持個人的責任:二女兒辛蒂特別感激我們,能使得她總是對做家課和守時有責任感,及在大一結束時,可自己抉擇主修方向。 5. 花時間傾聽:大女兒舒珊特別感謝我們總願花時間,在她想談話或需要談話的時候,與她聊聊。 6. 沒有偏袒:孩子們都喜歡我們對待每個孩子一律平等,沒有任何偏袒。這是他們列單上其中一個首要項目。 7. 公開流露愛與情感:孩子們同感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我們夫妻彼此所公開流露的愛與情感,讓他們覺得父母互愛互重而帶來安全與舒適之感。 實際而言,在一切我們做得對的作為中,我們那對孩子完整而無條件的愛,才是至為重要的。在這個地球上,愛的的確是最大的力量,使人向善,及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Image courtesy of Stuart Miles/freedigitalphotos.net
摘自「華盛頓先生」一書
作者:利斯布朗 在高二那年有一天, 我走進一間教室去等我的朋友。當我進到教室時,一位名叫華盛頓先生的老師突然出現,並且叫我到黑板上寫東西,去計算一個問題。我告訴他我不能這麼做。他說:「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不是你其中的一個學生。」 他說:「沒有關係,你可以試試看啊!」 我說:「我還是不能這麼做!」 他說:「為什麼?」 我終於停了一下,因為我覺得很難為情。我說:「因為我是屬於特殊教育班的學生。」 他從他的桌子後面走過來然後看著我說:「永遠再不要這麼說。別人對你的看法不一定要成為事實。」 對我來說,那個時刻有如釋放我脫離某種枷鎖。從某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很丟臉,因為其他的學生都在笑我。他們都知道我在受特殊教育。但在另一方面來說,我覺得是一種解脫,因為他開始使我了解到,我不需要生活在他人對我的看法之世界裡。 自此之後,華盛頓先生成為我的良師。在這以前,我在學校曾留級二次。五年級時我被視為智力不足反應遲鈍,被留級到四年級,然後國二時又留級一次。所以這位華盛頓先生,戲劇性的改變了我的生命。 我常說他以德國哲學家歌德的意識來看事情,他說:「以一個人原來的樣子來看他,他只會變得更糟糕。但是以預期他可以做到的眼光來看他,他便可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 華盛頓先生相信「對一個人期望不高,那人也就不會完成任何事情。」他總是讓學生感覺他對我們的期望很高,於是我們便都更加努力,所有的學生都很努力向上,盡力嘗試去達到他對我們的期望。 有一天,當我還是高二的時候,我聽到他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們演講。他對他們說:「你們都有偉大的一面存在,你們在某方面都很特別。如果你們其中一人只是能夠以較遠大的眼光來看你那個真正的自己,看看以你的特別之處能為這個地球有所貢獻,然後這個世界的歷史就將不再是一樣了。你可以使你的父母親感到驕傲,使你的學校感到驕傲,使你的社區感到驕傲。你可以改變上千萬人的生命。」他當初是在對高三學生們說話,可是那些話就好像是在針對我而說的一樣。 我記得他們曾給他熱烈的掌聲。散會之後,我到停車場找到他,並對他說:「華盛頓先生,你記得我嗎?當你在對高三學生說話時,我也在禮堂裡。」 他說:「你在那裡做什麼?你是個高二學生。」 我說:「我知道,但是我聽到你演講的聲音,你的演講詞中所說的話就像是也針對我而說的一樣,先生。你說他們都有偉大的一面存在。我當時也在那禮堂裡,我也有那偉大的一面嗎,老師?」 他說:「是的,布朗先生。」 「但事實上我的英文、數學和歷史都不及格,我還需要去上暑期補習課程。你又怎麼說呢,老師?我的學習能力比一般的學生還慢、還差。我不像我哥哥姊姊那麼聰明,他們都會去邁阿密大學讀書。 」 「沒有關係。那只是表示你必須更加努力。你的成績並不代表你是什麼人或者你生命上的成就。」 「我想要為我媽媽買一棟房子。」 「很有可能,布朗先生。你可以做得到的。」然後他轉身就要離開。 「華盛頓先生?」 「還有什麼事嗎?」 「喔,我會成為那個人的,老師。請你記得我,記得我的名字。有一天你會聽到我的。我要讓你感到驕傲。我會成為那個人的,老師。」 學校的功課對我而言是一種掙扎。我之所以會升級,是因為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是一個有趣的好孩子,我使別人發笑。我有禮貌,又對人尊敬。所以老師們就讓我升級,然而這麼做對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華盛頓先生對我有所要求,他要我對我的功課負責。他使我相信我可以應付得來,我可以做得到。 在我高三那年,雖然我當時是在受特殊教育,但是他成為我的指導老師。通常特殊教育班的學生不會上演講課和戲劇課,但是學校給我特別的待遇,讓我和他在一起學習。校長注意到我與華盛頓先生之間所產生的那種深厚關係,以及他在我生命中的影響,因為我開始在課業上有進步。而後來,在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選為模範生。我本來很想要和戲劇班的同學一起去旅行,而你必須是一位模範生才能出鎮旅遊。所以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蹟! 華盛頓先生重新塑造了我對自己的看法。他幫助我以較遠大的眼光來看自己,超越我心智狀況和背景環境的限制。 幾年後,電視播出我所製作的五項節目。當邁阿密的一個教育電視頻道播出我所製作的「你是值得的…」(You Deserve)節目時,我請一些朋友打電話告訴華盛頓先生。我那時坐在電話旁等候,他從底特律市打電話過來。他說:「我可以和布朗先生說話嗎?」 「請問你是誰?」 「你知道我是誰。」 「喔,華盛頓先生,是你。」 「你就是那個人,不是嗎?」 「是的,老師,我就是。」 齊格勒著
從管教中獲得安全感:這種過度嬌寵的行為帶來的可悲現象之一就是,當父母任由孩子為所欲為地「撒野」,在孩子心中會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其他每個人也都應該同樣地放任他。這是既不合理又不實際的。 管教與秩序是宇宙自然定律的一部份,孩子若沒有在他們的小天地(家庭)裡受到愛的管教,將來就會受到外面大世界冷酷無情的管教。 何謂管教?:事實上,不管你有沒有管教你的孩子,你都會教給他一套特別的價值觀。實際上,如果你沒有對孩子施以愛心和公平的管教,你可以確定這個社會遲早會管教你的孩子,但是不總會具有愛心和公平。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九八O年蓋洛普意見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都希望父母和老師能愛他們足夠、而對他們有更多的要求與管教。或許這些年輕孩子直覺地感到,他們所要進入的實際世界(在那裡薪水就是成績單),很需要一些在學校裡所學不到的知識、信心和管教。他們知道,勝利者不是在溫室裡培育出來。 孩子想要、需要和要求被管教:我喜歡這個說法:「沒有人能為所欲為而會成就大事的。」小人會為所欲為,君子則順服能使人成器的法則。 給父母的一些實際建議:蔣老師走進小比利的房間,看到他在大拇指上纏上繃帶。 「怎麼啦?」蔣老師問小比利。 「我給槌子槌到了。」 「可是我沒聽到你哭呀!」 「我以為你不在嘛!」 這個小笑話在生活中是千真萬確的。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父母和祖父母有時候必須故意不理會孩子。我很確定地說,幾乎每個父母都可以觀察到,如果孩子一摔倒,爸爸媽媽就一個劍步衝上前抱起他,施予無限同情,不停安撫,那麼就建立起一套模式了:以後每次不管發生什麼事,這孩子都一定會放聲大哭,爸爸媽媽便只好過來抱起這個淚人兒。這樣就培養出一個太過分長久依賴父母的人了。 請別誤會,如果你的孩子摔倒或真的受傷,當然他需要得到你的注意。 及早開始教導:要及早開始教導孩子各樣事務,當然除了有危險的東西之外,比如怎麼用刀、推剪草機及各種危險的工具。至於掃地、倒垃圾、整理床舖等,都很合適讓孩子學。 坦白說,如果你自己做這些事情的話會更容易,你可以省下許多勸說、教導的時間和努力,而能做得又快又好。問題是四歲的孩子還不瞭解他的能力範圍,在那個階段,他會以為他什麼事都做得來,都想試試,如果你把他推到一邊說:「別弄了,爸爸媽媽來做。」那麼,你便傳給了他一項訊息。 這項訊息是:「你做得不好,爸爸媽媽才做得好。」這樣持續幾年後,他將認為你樣樣都做得比他好。結果,孩子不但「讓」你去做每一件事,而且還會頑固地拒絕幫你做任何家事,要不然就是拖拖拉拉地做,使你不得不下結論說,畢竟是你自己去做要方便些。當然,你也就是把一個毫無準備、也不願處理任何困難或不悅之事的孩子,送進這個現實的世界去。 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要及早要求他們、教導他們做簡單的家事,他們會逐漸地一步步接受更多的責任,自然地進步,直到有一天他們真的許多事都做得比父母好,那就是你管教得到代價的快樂日子了。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