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斯緹•凱
研究報告 科學家們最近有一個非常驚人的發現,他們找到了一種肉眼看不見、鮮為人知的寄生蟲——抑鬱蟲。它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是因為它對寄生宿主——人類的精神和情緒,會造成消極的影響。 它太小,肉眼是看不見的,但其感染的症狀卻非常明顯。它寄生的方式是緊貼在柔軟的內耳膜上。它微小翅膀的振動頻率,人類是察覺不到的,但其振動頻率卻會干擾人的腦波,讓患者感到混亂和抑鬱。 人們很難把這些負面的感應與自己的想法加以區分,於是患者很容易會相信這些負面的自我交談。寄生蟲侵擾情形更嚴重時,抑鬱蟲可以進入宿主的腦部,繁殖成千上萬的小抑鬱蟲,而這些抑鬱蟲可經由宿主的消極言談,透過空氣迅速傳染給他人。 抑鬱蟲是一種對人類會產生嚴重後果的害蟲,一旦發現被感染,就應該馬上加以治療。你一定要設法把抑鬱蟲從患者的耳部移除。 一般情況,寄主可自行治療,方法就是把頭往有抑鬱蟲的耳朵一方傾斜,劇烈跳動,同時拍打頭的另一側。如不確定哪隻耳朵有抑鬱蟲,為安全起見,應對兩隻耳朵均施以此法。如果有一隻以上的抑鬱蟲,也許必須重複這個療程。 對極度嚴重或頑固的病例,患者可能會需要幫助。如果用枕頭擊打頭部來移除寄生蟲無效的話,也許你必須採用震驚療法。潑冷水的方式幾乎屢試不爽。為避免再次感染,可為患者戴上耳機,播放一些令人開心的音樂和激勵人心的朗讀,並與患者練習積極的自我交談。 (警告:枕頭和潑冷水療法,僅限於合格成人施行。若孩童自行嘗試這些動作,可能導致傷害或損害住屋。) 臨床研究 透過對我的孩子和青少年進行臨床研究,我發現上述療法對於幫助他們脫離自憐和其他負面情緒,相當有效。 譬如說,有一天我走進廚房,發現十三歲的女兒正面對著堆滿碗碟的洗碗槽抽泣。我同情地對她說︰「我很抱歉看到你不開心,我希望你知道我有多麼愛你。事實上是,我太愛你了,所以我必須這麼做……」我一邊說,一邊就從背後拿出枕頭,開始療法。我女兒笑了,求我饒她。經過治療後,患者恢復得非常好。 她回去洗碗,但讓我沮喪的是,她很快就舊病復發了。該採取第二步療法了。我去拿冷水過來。她看見了,但沒想到我真的會這麼做。在屋子裡略為追逐之後,我把她逼到牆角,接著……嘩啦! 連她自己都覺那很有趣,我們一起大笑了一會兒,然後碗也快洗完了。 身為一個情緒起落之少女的母親,我曾花許多時間,跟她講道理、勸誘她、嘗試用各種方法想幫助她脫離荷爾蒙造成的憂鬱心態,但最近我發現,抑鬱蟲治療法甚至更有效,且更快見效。 一旦抑鬱蟲患者明白其中的危險,他們可以學會自己識別症狀,藉著拒絕有負面或破壞性的自我交談,來保護自己。一分預防勝於十分治療。要小心抑鬱蟲喔!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0 Comments
齊格勒著
你必須持之以恆:每個小孩都該聽聽中國竹的故事。我的朋友韋爾德是亞利桑納州鳳凰城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說了這麼一個故事:中國人播種種竹,然後勤勞澆水施肥。第一年,竹看來沒有長大。第二年,再澆水施肥,竹仍然沒有長大。第三年、第四年還是繼續澆水施肥,竹依舊全無成長。到了第五年,他們仍舊澆水施肥,而在這第五年間,竟然大約於六週之內,這株中國竹一下子長出了大約九十呎。 這九十呎高的竹子,是在六週間長的呢?抑或在五年間長出的?答案顯然是五年間長了九十呎高的竹子,因為若不是這樣年年澆水施肥,這株中國竹是長不起來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種「中國竹」的經驗。我們或許在幾何學、物理學或化學上遭逢難題,不停解題,就是得不到答案。再解、再解,都得不到答案,最後只好到老師面前咧著嘴笑說:「老師,我想出來了!是題目錯了!」老師微笑地看著我們說:「再試一下吧。」這一次我們回頭重作,於是解出來了。事實上,一旦找出答案,我們才驚覺答案的簡單,怎麼先前都沒發現出來呢?在這裡我要指出,我們最後算出答案,並不是因著我們的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的毅力。 先有紀律,後有成果: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我認為要教導他們的重要課題之一便是毅力。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對事情或工作就是必須持之以恆。不論他們是否喜歡去做他們的家庭作業,他們就是必須完成它。不論他們是否覺得身體百分之百的舒服也好,他們就是必須要上學。 好歹也做:我所認識每一個成功的人,在心情不佳時也總會有很多成就。有趣的是,常常我們開始時覺得不太喜歡做的事,到後來都變得很喜歡去做。這其中的含義既簡單又深奧--邏輯想法不能改變我們的情緒,但是行動卻能改變。這是一項有價值卻又不易教給孩子的課題,需要我們帶著愛心和毅力才行。 大發明家查理斯克德林體會出,一旦失敗的時候,應該要分析問題,找出為何失敗。他相信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踏向成功的一步。「你最不想要做的,就是犯不再嘗試的錯誤。」他說。當你真失敗了,就必須誠實面對失敗,成功是冒充不來的。失敗的時候,可別浪費了這次的失敗,盡你一切可能從中學習教訓,因為每一次失敗的經驗都可以教給你一些東西,這樣失敗也不算失敗。尤其是,你絕對不要用失敗作為不再嚐試的藉口。畢竟,你學步的孩子第一次跌倒的時候,你一定不會說:「夠了!夠了!以後都坐著別再走了。」 父母,請以身作則:這是句老話,也是句真話:放棄的人得勝不了;得勝的人除非工作完成,絕不放棄。可惜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懂得要有毅力的,反而許多孩子自自然然就會放棄。他們試做一些事情,直至厭倦了,就不想再堅持下去,拍拍屁股就走了。學步兒和幼童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等他們大到懂得要放好玩具、整理房子、倒垃圾、疊床整被、幫媽媽洗碗和做各樣雜務的時候,父母就該開始培養孩子的毅力了。 父母在此時應監督孩子做應做的事、在應做完的時候做完、並且把工作做得完善妥當,因為這樣對他們是有益的。如果孩子在小時候不能對該做的事情持之以恆,以後他們就永遠都會不負責任了。這樣父母就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使孩子在生命中無法成功。 多年前卡爾文庫里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可取代得了毅力。天份不能取代,有天份卻不成功的人太多了。天才也不能取代,世上未被人賞識的天才俯拾即是;教育也不能取代,世界上多的是受過教育的廢物。」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