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婷
在我初中下学期,有些同学建议为初中和高中的篮球比赛做些准备练习。我觉得这挺有意思,所以也参加了。我练习时的表现很差,因为我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朋友身上,对比赛倒不怎么上心。虽然有些球员挺好胜的,让我神经紧张,但我决心坚持到底,参加比赛。这场篮球赛,成为我唯一参加过的篮球赛。 无论我的队友们怎样地拼命,整场比赛高中球队却一直保持着领先。有两次我一接到球就把它传出去,就像接到了滚烫的土豆一样,这样尽快把球送走让我感觉开心,直到后来…… 离比赛结束还有几秒钟的时候,我们仍落后两分。我的一个朋友成功地拦截了球。她用尽全力把球甩出去很远,而我惊慌地发现那球笔直朝我飞来。我轻松地接到了球,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我的队友们可都不在篮筐下啊。 那时候我看起来一定是呆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在那时,我看见我班上一位运动健将男孩──石覃的脸。他正坐在观众席的前排,他喊道,“投篮啊!你能行!” 我还记得,我那时站在半场的位置,目光转向那篮筐,瞄准,然后用尽全力投篮。接下来发生的事,我的记忆就有点模糊了。那篮球不知怎么的,就奇迹般地在最后一秒地哗的一声进了篮筐,于是我们赢得了比赛。 那是我光荣的一刻,每个人都围到了我身边,而我却在人群里寻找石覃。他最终总算来祝贺我了,而我说道:“谢谢你,石覃,因为你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了我信心呢。你相信我能行,而我就做到了。” 当人群里众人的脸庞模糊,当人们的声音听来难以辨识,当我们的步伐踌躇、踉跄,在我们犹豫不决、缺乏信心之时,我们都需要有人像石覃一样,告诉我们“我知道你能行!” ***** 你的孩子需要看到,你想要他们成功,并且你相信他们做得到。在他们绝望、伤心时,需要你来告诉他们,可以拾起破碎的自己,并重新开始。他们需要知道,不论他们摔得多么重,或经历多少失败,都可以重新站起来。他们需要知道,他们是赢家、是冠军,你对他们有信心。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因别人对他们有信心,而缔造出丰功伟业,或留名青史,或带来新发现,或创造出新发明,或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或唱出天籁乐章,或成为他人的启蒙者,或让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许多伟人之所以能扭转不可能,化危机为转机,并克服重重困难与危险,往往藉着别人对他们的信心与信念。假使他们未曾受到激励,很可能仍是个无名小卒,但因着这股信心与信念的力量,他们得以超越自我。 在这些伟人中,许多人起初并不被看好,或完全遭到否定。许多伟大的老师、科学家和发明家曾被认为是智能不足的孩子。有些知名运动员曾被告知他们不够健康、太瘦弱或肢体残障,不够资格参加第一回合的比赛。有些才华洋溢的作家与演说家,在他们刚开始时连话都无法表达好。还有些举世闻名的舞蹈家、歌手与演员,他们在第一次试镜时,因“缺乏天份”而惨遭淘汰仍记忆犹新。 许多人失败了,错误连连。许多人曾表现出无限潜能,但却一再地受挫,然而直到最后,他们因着别人对他们的信心,重新燃起坚持不懈的力量,终于缔造成功。
1 Comment
班上有两个名叫约翰的学生。一个门门都是A ;另一个是F 。前者与别人关系融洽,与老师配合,学习努力,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而那位F 学生整天闷闷不乐,发脾气,不与人合作,捣乱,总体上讲,没人喜欢他。
一天晚上,在家长与教师交流会上,一位兴奋的母亲前来问老师:“我的约翰在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觉得F 约翰的妈妈应该不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他就对A 约翰大加赞扬的一通,说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受同学欢迎,与人合作,学习刻苦,将来一定前途无量。第二天早上,约翰——F ——上前对老师说道:“我非常感激你对我妈妈说的那一切,我只想告诉你,我会下功夫学习,把你说的都变成现实。”到那一学期末,他升到了C-,到年级终了,他已成了优等生。 我们若能对待我们的孩子像对待“另一个约翰”一样,他们的表现就很可能会有大幅改善。有人说得很好,因鼓励而成功的人,多过遭责怪而成功的。这个例子使我们不禁思考,如果有人对世界上所有“另一个约翰”善言有加,他们会怎样呢? ***** 感激他人 渴望得到感激,是人类最深切的需要。去真心诚意地对你的孩子表达感激吧。给与你的孩子至诚的认可,给你的孩子很多的赞美,那么,你的孩子就会珍惜你所说的话。 每个人都喜欢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赞美,都渴望得到别人真诚的感激。“我因你而引以为荣”,是可以使别人感到自己重要的最珍贵的一句话。 几乎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大部分人,都不会自视甚高,都会感到有些自卑,对自己感到有点失望。因此,鼓励他人就很重要了!赞许会使小孩子进步成长!称赞孩子的好行为,比责备他的坏行为更重要。要时刻强调积极的一面! 无论是在婚姻中,是与孩子在一起,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其他在任何社交场合—对某种行为或品质给予一点点赞美,一点点真诚的感激,其作用常常远远大于找一大堆过错。只要我们去寻找,即便在那些最不可能、最不讨人喜欢、最无能力的人身上,我们通常都能找到一些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地方。我们大多数人,在得到别人的赞许后,都会想加倍努力,以继续取悦别人,在知道我们做得不错后,都会想做得更好。 Photo courtesy of Stuart Miles/Freedigitalphotos.net 齐格勒著
让孩子们参予 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一种需要,便是被爱和被了解的需要。在家庭讨论活动中,如果孩子从沟通中感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份子,我们便建立起了一辈子享受不尽的亲密感。 要留心你的语气 很多时候是孩子在试验我们,他们在试探我们的权威性,看我们会不会放弃、让他们得逞。然而,规矩和界限一旦被坚定地订好,孩子便会去适应、接受那些限制,并因此觉得感恩。 下指示和拒绝的声调语气,相当重要。声调语气是你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其抑扬顿挫不但应传达出你的权威感,同时也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与关怀。你必须加以努力、对他们所经历的敏锐地感觉到和对自己的语气有纪律,才能做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是需要最佳心智与爱心的场所。 当你必须说“不”,你必须要稍加思考后再说。你若是常从“不”改说“好”,以后孩子便会去探测你所说的“不”是否仍可改变,这样便会引起不断的冲突与斗智,既耗时间,也费精力,更打击了孩子接受与认定父母权威的信心。你说“不”的时候,应该要坚定,并且坚持下去。 用你的“不”来教育孩子∶有时你说了“不”,孩子一定会问为什么,你可以柔和地说∶“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否想出来,我们为什么不愿你做这事,或去这地方?”很可能孩子就提出了几个相当不错的原因,也许是你从未想过的理由。(如果你处事公正,又与孩子沟通良好,这样的可能性便很高。) 提高声量可能会引起麻烦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最易犯的错误可能是声量问题。怀恩大学的研究员将孩子分为三、四岁与五、六岁的两组,研究显示出一些有趣的事实。 研究人员对孩子发出指令,有的是积极的、如“拍拍手”等,有的是负面的、如“不要摸鼻子”等。每当研究人员轻柔地说,两组孩子都照指令做。但是,研究人员一提高声音,尤甚三、四岁那组的孩子会做出相反于指令的动作。特别是年纪愈小的孩子,通常会因父母大声喝止,因而更注意他们不该做的动作,使孩子反而做了危险的事。 真正的权威是沉着、平静、柔和、坚定的。当你无法压制自己的脾气时,你就会失去孩子对你的敬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借着激怒你来控制你了。以适当的声调表达,作坚定的指示,既具威力,又具说服力和鼓励性。当孩子看到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控制住状况,他们就会顺服于那柔和、权威、自信的声调。 要得到最佳效果,就要说 “请” 在家庭里,有礼貌的沟通是互相影响的。当孩子有所要求,要教他们用“请”字∶“妈妈,请再多加点牛奶给我好妈?”或是∶“爸爸,请你帮忙我脱下靴子好吗?”同时,你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用如此有礼貌的问法∶“请整理好你的床。”或是∶“请安静点。”孩子照做之后,你要说∶“谢谢你。”这样的礼貌并没有将你的权威打了折扣,反而教了孩子在受惠时会说谢谢。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教导顺服与礼貌,诚如安苏利文谈到海伦凯勒所说的∶“我对此曾多加思想,而我愈多思考,我对此事愈是肯定,那就是,顺服乃是知识和爱进入孩子心灵的大门。” 每件事物都在传达一个讯息 我们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沟通。我们的姿态间接表达许多讯息;我们的话语、与他们相处的时间,也能作直接的沟通。以结果而论,影响最大的沟通,是在父母谈论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是否在场或是假装没有听到,父母对孩子真正的感觉,常会表露于讨论孩子的时候。孩子会相信所听到的对话内容,而且会照所说的做出反应。 我听过父母称他们的孩子为怪物或笨蛋,也听过父母说出这样冷酷无情的话∶“当他三年级阅读测验不及格,我们就知道他会很麻烦,永远当不成好学生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太差劲了,不过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在家里就是笨兮兮的。” 我要强调一个想法作为本章的结束,这是家庭沟通的钥点,大多数人都明白,但是却很难做到。这个钥点便是倾听,真正地倾听。当子女或父母感到自己的话有人听进去,就会尊重听者,也尊重自己,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有价值。 Image courtesy of anekoho at FreeDigitalPhotos.net --诺曼莱特和雷克斯强生 你现在该怎么做呢?你如何才能增进你聆听的能力呢?你可以用你的耳朵、双眼、以及全身来聆听。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话时,你要全心地专注他。在他向你谈及事情的时候,你要去看着他、并注意倾听他的声调和感情。 不要插嘴。在他与你谈话时,你要专心地聆听他所说的话,不要去想可能会影响你聆听的其它对话。不要去催促他。你讲话的速度可能是每分钟二百个字,而他的速度只有八十,你应该让他以自己的速度来说话。 要去选择一些你想与他进行谈话的适当时机,这么做,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真的很忙的话,你就应该让他知道:你将在七点钟时抽出一些时间来倾听他要说的话,而且在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许来打扰你们。最重要的是,你要乐意去聆听他的心痛和不快。 你有多少幽默感? 幽默感可以用来调和气氛,在紧张及焦虑时带来舒解;或者,它可以使你的孩子产生敌对的反应。“我只是在开玩笑,你难道开不起玩笑吗?”如果一个孩子从他的父母那里反复听到这种句子的话,可能会使他感到很刺耳。 在你的青少年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随便轻率的幽默感会加深他的沮丧。他可能会感到你对他很不在乎,而且你不能从他的观点中去理解问题。幽默和玩笑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掌握好适当的时机来说话也是很重要的。 幽默还可以当作武器来使用。如果我们不断地拿别人做玩笑的对象、或利用开玩笑来美化自己、使自己显得更优越的话,那么,在多数情况下,嘲讽、取笑、以及轻率无礼都会具有杀伤力。 但同时,他们也不喜欢那种从不笑一下的扑克牌式的面孔。过分严肃和过分关切的父母都会使气氛显得不对劲或扫兴。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平衡的程度。 人生中有很多的光明的方面。如果我们能透过我们的孩子和青少年的眼光来一起阅历人生的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去看到它们。 Image: FreeDigitalPhotos.net --诺曼莱特和雷克斯强生
没有人能够正确地估算出聆听的价值来。身为父母,我们可以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就是去完全地聆听他们。保罗特尼尔曾这样说过∶“当人们学会了互相帮助时,这会是一个多么美好、多么伟大和多么自由的经验啊!人类需要被聆听的渴望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分的。听一听我们这个世界里的所有对话,包括国家之间和夫妻之间的对话吧!在这些对话当中,大多数就像是聋子之间的对话一样。” S.I.早川博士说:“如果我们聆听的能力就像我们说话的能力一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有知识和智慧了,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在他们六十五岁时却仍旧像二十五岁时那样具有偏见。” “借着不断地聆听一个人的讲话,你可以向他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对你很感兴趣,而且我认为你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这些想法,但我却很尊重你的想法,因为我理解它们对你来说是有道理的。我的确觉得你是有所贡献的。我并不想改变你、或评论你,我只想了解你。我认为,你是值得一听的,我想让你知道:我是那种你可以倾诉的人。’” 聆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当我们在聆听另一个人说话时,我们并不是在思考当他停下来时我们应该说些什么,也不是在忙着构思自己的回答,而是在专心地聆听对方所说的话。 你也许有过以下的感受∶在你聆听的同时,你的答案就已经在内心里打转了,于是它就会脱口而出?当你的儿子、或女儿在向你诉说一些事情时,你是否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下文,于是便帮对方讲完一句话、或一个问题呢?在进行沟通时,我们不一定要去回答另一个人才能得到这种沟通,也不一定要明确地陈述我们自己的反应。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去耐心地聆听和吸收、以及去接受对方所分享的事情。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我们的青少年所分享的事情而感到愤怒、或甚至觉得受到威胁,但我们仍然应该去听完他们想要说的话。 能说服他人的方法首先应该是中肯明确地陈述你的看法,然后你可以抓一抓、或摇一摇自己的头说:对你来说,事情看来似乎就是如此,但你当然很有可能是错误的。这么一来,反而会使那位听你讲话的人接受你所说的话,而且十之八九,他会转过来试图说服你:你是对的。这是因为:你并不肯定自己是对的。但是,如果你用一种肯定自大的口吻对他开口的话,你只会使他成为敌对的一方。--富兰克林。 另一种没有真正地聆听的方式就是去打断别人的讲话。也许,这种打断别人讲话的方式是一种语言上的形式。但是,非语言的中断形式则更会令人感到恼怒。类似不耐烦的表情、叹气、眼睛四下张望、两手交叉在胸前、以及用手指敲响椅子或桌面等等,都好像在说:“你说完了吗?我并没有在真的聆听。我很想说话。” 眼光的接触是我们被欢迎进入他们的世界,并以他们的观点来体验事物的绝佳机会。要表现我们是否完全专心的方法之一,就是我们如何去用我们的身体来聆听他们。你可曾想过,你如何用自己的手来聆听吗?当你的青少年和你谈话时,你的手在告诉他们什么呢?如果你: --在清理房间、或在整理桌上的纸张。 --在随手乱翻一叠纸、或杂志的书页。 --四处张望、或目光不定。 --当我们在用自己的手、或手臂聆听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触碰对方,或以拥抱的方式并肩而坐。我们会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把我们的耳朵、眼睛、以及全身全都转向对方,并借此来向对方表示:我们已经准备好去聆听了。这正是完全聆听的一部份。 --诺曼莱特和雷克斯强生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短视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我们不能让他有足够的行为自由,或像对大人一般地对他说话。我们的沟通模式常常是以父母对小孩子说话的方式、而不是以两个成人之间的对话方式来进行交谈。你为何不对他的潜力有所反应和指引他呢? “我们是你们的孩子,来自那无限的世界;经由你们,我们才来到这里。我们是那古老、但又永远崭新、能化为肉身的奇迹。 给我们机会去成长吧!让我们在你们那永不止息的爱和温暖之中,成长为有美感的、心中有爱的、以及渴望不灭生命价值的灵魂。不要让我们因恐惧而畏缩和干涸,请用信心来加强我们内心里勇气的泉源。 请和我们一起通过那神奇的大门、进入到更广阔的未来世界里去吧!随着我们的成长来接受我们,并让我们拥有那种相互尊重、分担责任的情谊;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会配作下一代的父亲和母亲。” —W. 渥德麦尔 W. 亚尔 你知道吗? --青少年最大的抱怨之一就是他们的父母不肯聆听他们。 --父母对青少年最主要的抱怨之一也是得不到他们的聆听和反应。 --大多数人都不能真正地了解聆听的意义是什么,也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来成为更好的聆听者。 要选择去聆听 (凯洛写) 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次,一个小男孩问他的母亲说:“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他的母亲听说过:当孩子的年龄大到能够询问这种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因此,她心想:“现在是时候了。”于是,她便把整个复杂的繁殖过程仔细地解释给她的孩子听。但是,当她滔滔不绝地向孩子做解释的时候,她的儿子却变得更加纳闷了。 最后,她终于讲完了自己的专题论文,但她的孩子却说:“妈妈,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是从哪里来的?比方说,吉米是从芝加哥来的。” 事情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正是因为孩子的母亲没有花时间搞清楚孩子的问题实质何在。 我的大儿子克里斯13岁了,我发现,现在我要改变一下与他交流的方式。早几年他还是个孩子。可突然之间,他竟比我还高了。时间过得可真快!他两岁时老是动个不停、东摸西碰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清晰如昨。
我猜想,我跟大多数父母一样,一直倾向于认为,我本能地知道什么对我的孩子最好,并会根据自己的想法采取相应的行动。克里斯小的时候,这很有效,可现在他大了,他想自己多做决定。我还发现,我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让他更多参与决策过程——少待他像孩子,多待他像队友。 事情出现时,我更需要化时间去倾听他的想法,去理解他的观点与需求,并向他解释我的看法与需求。然后,我们会一道尽力寻找对我们双方及其他各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 当我的旧习惯又冒出来,不体谅他,而是想告诉他该怎么做时,他会觉得受到了压制,就不积极介入,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而我也得不到他的完全合作。可当我记得去征求他的意见,而不是下命令时,事情就会很顺利,他会进一步学习怎样做出明智、负责和充满爱心的决定,而我们之间的爱与相互尊重的纽带也会得以加强。 *** 从童年时期进入成人期,这一转变会像是走钢丝,青少年需要有父母或其他有力的行为榜样在身边,在他们行走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落脚点和走稳。 我的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我先努力引导他们做决定,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他们经常想让我或他们的妈妈代他们决定,因为事情若是出错,这样,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可我会对他们说:“别问我,你们知道是非标准。你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事后,他们常常很高兴我们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因为他们知道事情本来就应该这样,这也会使他们觉得受到了信任和尊重,而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信任和尊重又是非常重要的。—戴伟格 作为父母,我们都晓得自己并不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们的孩子却敬仰我们,他们以为我们无所不知。他们在信靠我们。我们的朋友、同事、还有孩子的老师,也可能会认为我们是“模范父母”。但在我们内心(恼人的是,有时竟是在公众场合和别人面前),我们的弱点便常常会在孩子们不合适宜的“帮助”下被暴露得无遗;他们经常会在不适当的时候说些不该说的话,或做些不该做的事,这会让我们的“完美”形象在众人面前大失光彩。不过,我们是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孩子的事情应付自如的。尽管我们想在众人面前表现得从不会犯错误,然而这可不是一付舒服的担子;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把它全盘地担当起来。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不要尽力想表现得比其别人更聪明、更完美,而要把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看成是有用的东西和进步的阶梯。软弱能使我们保持谦卑。当我们谦卑时,就不会去批判他人,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充满慈爱。而且,我们也会更加乐于倾听朋友和家人的建议,因为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身临其境,所以他们有时会比我们看得更清楚。 让你的孩子明白:你是软弱的,你也会犯错误。实际上,你就等于为他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而且它还会有助于你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更亲近的关系。身为父母,如果我们骄傲自大、催逼太甚、缺乏耐心、容易发火的话,孩子们也就会变得固执己见和拒绝服从。这很像伊索寓言中“太阳与风比赛”的故事一样: 有一次,太阳与风正在交谈,喧闹好斗的风坚持说:在他们两者中,他更强大。睿智而慈祥的太阳认为:争辩只会带来憎恨,于是就尽力去平息它。可风仍然不依不饶。 “我会证明我更强大!”风说。“你看到下面的那个老人了吗?我敢说,我能比你更快地脱去他的大衣!” 太阳只好叹了一口气,躲到云朵后面去了。于是,风就吹啊,吹啊,几乎都要吹成龙卷风了。可是,他吹得越厉害,老人就把大衣裹得越紧。最后,风只好绝望地停了下来。 于是,太阳从云朵后面走了出来,它对老人发出了和善的微笑。过了一会儿,老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便把大衣脱了下来。 太阳向风显示出:温情和友善比愤怒和粗暴更为强大。 当你企图强迫孩子们去做你想要他们做的事情时,他们也会同样把抵抗的大衣裹得更紧。但是爱、谦卑和诚实的阳光,却能使他们的“不合作”变成发自内心的顺从。即便是最硬的坚果,只要你能付出一些时间、耐心、温暖和爱,它就会很快自然裂开,然后发芽,成长,开花。 谦卑有很多好处,你不要因自己的某些缺点而畏缩不前、或对自己产生消极的看法。你自身可以是软弱、无助的凡人,但同时在作父母方面又可以是伟大的。一滴谦卑和真诚接受自己弱点的热泪,远远胜过世上颁发给父母的所有奖状。 我先生丹尼尔和我,以及四个孩子住在台湾台中市一座公寓的十三层楼。不用说,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梯。
那只是另一个普通而又忙碌的一天,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让孩子们快乐、温饱与和平相处上。我们那天一起外出,我也不记得那天做了些什么,总之,我们又一起回家。我们走进空荡荡的电梯,一个孩子按了按钮。指示13楼的灯亮了,然后电梯门关上。 “孩子们,你妈妈和我要宣布一件很重要的事,”丹尼尔说的方式令每个人都必须注意他。 我完全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丹尼尔是个相当随兴的人,总是充满令人惊奇之事,我永远都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把戏。一时冲动之下,我决定配合他。我走近他,用我的手臂搂住他的手臂,来增加他谈话内容的权威性。 “你妈妈和我要你们知道,在结婚十四年之后,我们仍然全心全意地深爱着对方。”说完,就转过身来,给了我一个吻,有如我初做新娘子一般。 哗!我可没料到他会那么做。 孩子们笑了一会,问道:“为什么那会非常重要呢?” 丹尼尔回答说,世上有很多婚姻有问题,离婚也非常普遍,孩子们需要知道他们的父母亲彼此相爱。然后,他看进我们大儿子的眼中说:“有一天,当你结婚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妻子。” 随着“叮”的一声铃响,十三楼到了,电梯门开了。当我们进屋后,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谈着,又不时传出咯咯的笑声,丹尼尔和我则溜进房间里,享受一会我们的私人时间。 在从一楼到十三楼这短短36秒钟的时间里,丹尼尔使我们全家彼此变得更亲密,脸上带有微笑,教我们的儿子一堂人生课程,使我的心深感温馨,整个人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暖意。 应为的事:
Photo © Visual Photos.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