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达布逊
从四岁到八岁∶ 当孩子长到了四岁的时候,管教的重点就不该只在他的行为上了;在管教的同时,也应该顾及到他的态度和动机。这个塑造个性的工作,可能会相当地容易,也可能会极度地困难,这就要看孩子的基本性情了。有些孩子天生性情温和、有爱心、有信赖感,而有些孩子却深信: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和他们作对的。另外,有些孩子乐于给予、分享,但他的弟兄姊妹却是那么自私和过分任性;有些孩子整天在微笑,但有些孩子却对从牙膏到青菜等种种事物一概牢骚满腹。 但是,如何才能为小孩子培育出良好的态度来呢?多数的父母认为:明显的不听话,要比个性倔强、或人格上的令人不悦更容易应付。在此,我想对父母们重申两个久为人知的建议: 当我们在教导孩子们我们想要他们保持的态度时,我们的榜样则是一个无可取代的重要条件,因为父母本身必须为他们做好榜样。有人写道∶“小孩子最可能去跟随的足迹,就是那些父母亲自认为已经被他们掩饰了的足迹。”这是真的。我们的孩子正在密切地观察着我们,而且还在本能地模仿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总是自私自利、抱怨不休的话,我们就很难去期待他们能够表现得仁慈和慷慨了。如果我们在家中、或出外时从不说“请”、或“谢谢”的话,我们也就无法去教导他们存有感激之心了。如果我们教他们在电话中向债主撒谎、并说:“爸爸不在家” 的话,那么我们就造就不出来诚实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们能从这些情形当中立即洞察出我们言行之间的鸿沟。在这两者之间,他们通常会认同我们的行为,而忽视我们那些空洞的宣言。 从九岁到十二岁∶ 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的这段时期里,我们的整体目标就是要教导孩子明白:他的行为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后果。在一个自由宽大的社会中,最严重的过失之一就是:孩子们无法看清行为与后果两者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好的管教方法就是:去要求他们负起那些适于他们年龄的责任,并且偶尔去尝尝由于不负责任所带来的苦果。 总结∶从总体上来说,要想正确地管教孩子的话,父母就必须充分地了解孩子的动机和意图才行。体罚只能应用于故意的违抗、或叛逆的举动。 “但是,你怎样才能确实了解到孩子的动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被问了有上百次了。有一位母亲说∶“我认为,小克在我叫他洗澡的时候,对我表现得很不尊重,但我却不太清楚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对于这个难题来说,有一个很直截了当的解答∶利用第一种情况来为下一次复发作解围。你可以告诉你的儿子说∶“小克,你刚才的回答听起来有些无礼。虽然我不知道你的用意如何,但是为了使我们可以彼此理解,请别再对我那样讲话了。”如果再次发生此事的话,你就知道:他是故意的了。 大多数如何管教小孩的疑惑,都是因为父母不能为孩子的行为准则适当地划分界限所造成的结果。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清楚什么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被接受的话,那么,你的孩子就会更加疑惑了。因此,你要在把这种界限划分清楚之后,再去执行你的处罚。这么一来,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愿意接受你所划下的界限,而只会在偶尔的情况下去触犯它们。 你必须让小孩子明白:你是言行一致的!这是唯一行得通的管教方式,你要出言必行,说到做到,而你的孩子也是明白这一点的。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