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斯坎培尔博士 为了要教养好孩子,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件事情,这就是∶让孩子觉得被爱是进行良好管教的先决的、以及最重要的条件。虽然这并不是管教的全部内容,但它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孩子觉得真正地被爱时,管教也就无可度量地显得容易得多了。这时,孩子就能够接受父母的指导,而且不会产生任何敌意和障碍。 当一个小孩子知道你能了解他的感受和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更为自愿地对你的管教表示出积极的反应来,尤其是在当你不同意他的意愿的时候。没有任何事情会比父母在不能了解孩子处境的情况下,强求他去做某些事情更使他感到气恼的了。这并不是说,你必须去满足孩子任性的要求;我们所说的是,你要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当你运用自己的权力时,不要使他觉得你并不理会他的想法和感觉。 你要向孩子表示:你很理解他(即使你并不赞同他)。这样做,通常是很有帮助的。向孩子重复他刚刚说出的想法和感受,是一种使他确信你很理解他的好方法。 我深信,在养育子女的问题上,父母最难克服的敌人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特别是生气。至于大发雷霆,特别是那种无法控制的怒气,起初会使孩子受到惊吓。也许,它看来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帮助,但它只不过是暂时性的。当孩子渐渐长大时,如果父母还是不能控制住自己暴躁的脾气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开始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了。父母的这种行为,还会招致孩子的愤怒,以及对父母逐渐地产生一种忿恨感。当你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既然那种无法控制的脾气会招来他人的鄙视,那么我们的妻子和孩子又怎么会来尊重我们呢? 在偶尔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十分激动,所以,在事后请你不要畏怯去进行道歉。这样做,很可能会使一件不好的事情产生一种美好的结果。事后,这些温暖和亲切的沟通,将会给孩子(和父母)留下一种特别难忘的记忆。 管教和处罚 依赖体罚为管教的主要方法,就是犯了认为“管教等于处罚”的严重错误。管教是指训练孩子去走当行的路,而处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越少越好。越是教养良好的孩子,就越不需要得到处罚。孩子对管教的反应程度,主要在于他觉得被爱和被接纳的程度如何。 这种处理方式的结果 或许你会感到惊奇,但事实上,我曾看到许多年幼的孩子们在受到过度的惩罚,甚至是在体罚的情形下长大;然而,他们往往在年幼时,就已经难以被人驾驭了。这些不幸的孩子们被打的很厉害,以致鞭打已经对他们失去了效用,而且他们甚至都不在哭泣了。当然,通常父母在到我这里来之前,就已经试过人们给予他们的各种建议了,例如:给孩子更多的惩罚(像是掐捏皮肉)、或给他们糖果、甚至把他们送到某种管理严格的幼儿班里去。在每一个案例中,我们都能发现:问题的所在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亲子之爱的联系。对于这类孩子来说,他们常常无法感到真正地被爱和被接纳。 这个孩子需要的是什么呢? 当我们的孩子存有不良行为时,我们应当进行自问:“这个孩子到底需要些什么呢?”而父母们却往往会这样问∶“我如何才能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呢?”不幸的是,这种问题的出现,通常会导致父母先去使用体罚。 下一步就是问自己∶“孩子需要眼光的接触吗?他需要身体的接触吗?他需要集中的注意力吗?”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否会由于缺乏这些需要而引起的?我们必须先去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才行。 我们应该经常自问:“这个孩子需要些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做的话,我们很可能就会不假思索地采用不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就会错失良机,就不会把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变成一些极为重要和特别宝贵的时光。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形下去处罚孩子的话,就会伤害他,并使他感到愤恨和恼怒。 我们应该在尝试了其它的方法而不能见效的情况下,再去使用处罚。以积极的方式来处理不良行为,特别是以真诚的爱和温情来这么做,才会更有成效。 身体有毛病吗? 当孩子表现出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还要自问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他是否会因为身体上的毛病才导致了这种行为呢?”孩子越小,他的行为就越会受到身体需要的影响。孩子是否饿了?他是否感到疲倦、或虚弱?他是否在生病?他是否受凉、或感冒了?或者,他是否有什么其它的痛苦、或不舒服的地方? 这并不是表示: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存有不良的行为;这只是意味着: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确定自己是在纠正不良行为的起因、以及不良行为的本身。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August 2023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