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琪
研究报告 科学家们最近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他们找到了一种肉眼看不见、鲜为人知的寄生虫——抑郁虫。它之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是因为它对寄生宿主——人类的精神和情绪,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它很小,肉眼看不见,但其感染的症状却非常明显。它寄生的方式是紧贴在柔软的内耳膜上。它微小翅膀的振动频率,让人察觉不到,但其振动频率却会干扰人的脑波,让患者感到混乱和抑郁。 人们很难把这些消极的感应与自己的想法加以区分,于是患者很容易会相信这些消极的自我交谈。寄生虫侵扰情形更严重时,抑郁虫可以进入宿主的脑部,繁殖成千上万的小抑郁虫,而这些抑郁虫可经由宿主的消极言谈,通过空气迅速传染给他人。 抑郁虫会为人带来严重后果,一旦发现被感染,应该马上治疗。一定要设法把抑郁虫从患者的耳部除去。 一般情况,寄主可自行治疗,方法是把头往有抑郁虫的耳朵一方倾斜,剧烈跳动,同时拍打头的另一侧。如不确定哪只耳朵有抑郁虫,为安全起见,应对两只耳朵均施以此法。如果有一只以上的抑郁虫,也许必须重复这个过程。 对极度严重或顽固的病例,患者可能会需要帮助。如果用枕头击打头部无效的话,也许有必要采用震惊疗法。泼冷水的方式几乎屡试不爽。为避免再次感染,可为患者戴上耳机,播放一些令人开心的音乐和激励人心的朗读,并与患者练习积极的自我交谈。 (警告:枕头和泼冷水疗法,仅限于有资格成人施行。若孩童自行尝试这些动作,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害。) 临床研究 通过对我的孩子和青少年进行临床研究,我发现,上述疗法对于帮助他们脱离自怜和其他消极情绪,相当有效。 譬如说,有一天我走进厨房,发现十三岁的女儿正面对着堆满碗碟的洗碗槽抽泣。我同情地对她说:“我很抱歉,看到你不开心,我希望你知道我有多么爱你。事实上是,我太爱你了,所以必须这么做……”我一边说,一边就从背后拿出枕头,开始治疗。我女儿笑了,求我饶她。经过治疗后,患者恢复得非常好。 她回去洗碗,但让我沮丧的是,她很快就旧病复发了。该采取第二步疗法了。我拿来冷水。她看见了,但没想到我真会这么做。在屋子里略为追逐之后,我把她逼到墙角,接着……哗!连她自己都觉那很有趣,我们一起大笑了一会儿,然后碗也快洗完了。 女儿情绪起落很大,作为母亲,我曾花了许多时间,跟她讲道理、劝诱她、尝试用各种方法,想帮助她脱离荷尔蒙造成的忧郁心态,但最近我发现,抑郁虫治疗法甚至更有效,且更快见效。 一旦抑郁虫患者明白其中的危险,他们可以学会自己识别症状,藉着拒绝消极或具破坏性的自我交谈,来保护自己。一分预防胜于十分治疗。警惕抑郁虫! Image courtesy of pat138241 at FreeDigitalPhotos.net
0 Comments
妈妈生日那天,我正想着她,然后发现我的童年时代有一点很特别——那些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具体地说,我正在想着小时候过圣诞节的情景。记忆中特别的地方,并不是我们收到了多少礼物,礼物有多珍贵,或参加过的晚会。不如说,是那些简单的事情。
我首先想到的那个圣诞节里,我们全家一起,特别努力地做一些事情。我们用旧木板在客厅里布置基督诞生场景,上面放些小松树和我们自己做的人物小雕像,给这些雕像穿上我们自己做的小衣服。 在另一个圣诞节里,录音带中播放的圣诞颂歌(这对我们孩子还是第一次)和从我们悬挂的袜子中找到橘子及用锡纸包裹的坚果、葡萄干的快乐,温暖了我们住的又小又冷的房子。 还有我更小的时候过的圣诞节。我们把爆米花穿成串,挂在树上。十二月还没结束,爆米花就所剩无几了,因为有一只聪明的小老鼠,乔装成一个扎小辫儿的三岁小女孩,每逢她以为无人注意的时候,就会咬掉几颗。 还有我九年那年过的圣诞节,一个惊喜正等着我们六个小女孩醒来——一排白色的鞋盒子,每一个上面都清楚地写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里面装着很特别的我们需要的东西,或是可以玩的东西——跳绳,抓子游戏,梳子或发夹,小件衣物等。 想着那些特别情景,我非常希望能在今年圣诞节把同样的爱、兴奋和温暖送给我自己的孩子。我希望他们能有快乐的回忆。我这时意识到了是什么使得那些时刻变得非常特别:是父母的爱和他们所给予我们的时间,花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显示了他们的爱。 对,我们没有许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我们拥有彼此——正是这些使我们的圣诞节变得非常快乐、特别。 ***** 只有当我们以爱为中心,而不是以装饰、礼物或庆祝活动为中心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圣诞节。爱是圣诞节的精髓。 圣诞节是同你的家人共度的美好时间,也是珍惜和庆祝你所得到的爱的时刻。你可以去享受喜庆的装饰,美味的食物及赠送礼物,但不要让它们使你忽略了最棒的、也是最重要的东西,那唯一可以持续永远的东西,也就是圣诞节的精髓——爱。 Image courtesy of David Castillo Dominici at FreeDigitalPhotos.net 沙琳达
“妈妈,我觉得你比我们还喜欢那些玩具。”我记得在一家大减价商店里对妈妈这么说。她仔细地检查每一样玩具、翻阅每一本书、细数拼图玩具的件数,将玩具各部分组装在一起(折价商品往往会有缺的件数)。那时我确信她和我们这些孩子一样喜欢那些玩具。她总是留心那些特价品的资讯,所以她和辛勤工作的父亲,能够把礼物放在圣诞树底下,给我们这些孩子们。 然而,爸妈给我们的不限于物质上的东西,有时他们的礼物是身体力行的,比如说带我们去公园,一起玩我们最喜欢的游戏,一起穿过树林去远足,或是去参观一些历史古迹。 现在回想起来,我清楚地知道,其实我的父母并非如我想的那样喜欢那些玩具之类的东西,他们只是喜爱给予。他们总是在给予,无论是给出他们的时间和关注,还是帮助我们做学校的功课或是项目,或是倾听我们说话,他们总是在全心付出。 圣诞节又要来临了,我不禁回想起从前的圣诞,并为那些简单却充满爱的礼物而感到惊叹。我几乎记不得圣诞礼物本身是什么了,但却永远忘不了爸妈浓浓的爱意和给予! 现代商家发掘出那么多可以送礼来庆祝的节日,这些节日纷至沓来,有时候我们都忘了自己为什么买礼物、为哪个节日买礼物。不过,等一等,你何不停下来思想一下,你曾得到最难忘的礼物是什么、而你为何仍那么珍惜它们。它们是那些你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还是那些礼物中所传达的爱呢? 班上有两个名叫约翰的学生。一个门门都是A ;另一个是F 。前者与别人关系融洽,与老师配合,学习努力,在学生中很受欢迎。而那位F 学生整天闷闷不乐,发脾气,不与人合作,捣乱,总体上讲,没人喜欢他。
一天晚上,在家长与教师交流会上,一位兴奋的母亲前来问老师:“我的约翰在校表现怎么样?”老师觉得F 约翰的妈妈应该不会问这样的问题,所以,他就对A 约翰大加赞扬的一通,说他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受同学欢迎,与人合作,学习刻苦,将来一定前途无量。第二天早上,约翰——F ——上前对老师说道:“我非常感激你对我妈妈说的那一切,我只想告诉你,我会下功夫学习,把你说的都变成现实。”到那一学期末,他升到了C-,到年级终了,他已成了优等生。 我们若能对待我们的孩子像对待“另一个约翰”一样,他们的表现就很可能会有大幅改善。有人说得很好,因鼓励而成功的人,多过遭责怪而成功的。这个例子使我们不禁思考,如果有人对世界上所有“另一个约翰”善言有加,他们会怎样呢? ***** 感激他人 渴望得到感激,是人类最深切的需要。去真心诚意地对你的孩子表达感激吧。给与你的孩子至诚的认可,给你的孩子很多的赞美,那么,你的孩子就会珍惜你所说的话。 每个人都喜欢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赞美,都渴望得到别人真诚的感激。“我因你而引以为荣”,是可以使别人感到自己重要的最珍贵的一句话。 几乎每个人都需要鼓励!大部分人,都不会自视甚高,都会感到有些自卑,对自己感到有点失望。因此,鼓励他人就很重要了!赞许会使小孩子进步成长!称赞孩子的好行为,比责备他的坏行为更重要。要时刻强调积极的一面! 无论是在婚姻中,是与孩子在一起,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其他在任何社交场合—对某种行为或品质给予一点点赞美,一点点真诚的感激,其作用常常远远大于找一大堆过错。只要我们去寻找,即便在那些最不可能、最不讨人喜欢、最无能力的人身上,我们通常都能找到一些值得赞扬和鼓励的地方。我们大多数人,在得到别人的赞许后,都会想加倍努力,以继续取悦别人,在知道我们做得不错后,都会想做得更好。 Photo courtesy of Stuart Miles/Freedigitalphotos.net 需要无条件的爱∶诸如嘲笑、虐待及挑剔过错等等,都极具毁坏性。从一个角度看来,这些做法都似乎出于一种挑剔、有害而负面的态度。但是我个人来到一个地步觉得,归究破坏成人及小孩的自我形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父母无条件的爱。这种父母无条件的爱,是让孩子学习自我接纳的必要条件。我经过亲自作相当详尽的研究,及我们不同工作人员借着在我们学校的“我能够”方案和我们的“天生赢家”讲习会中所认识的几千个人而作的研究,而作出这个结论。
什么叫无条件的爱?就是这句话字面的意思--不带任何先决条件地爱一个人,你爱他是因着他是这个人,而不是因着他做了什么。很可惜,许多父母爱一个孩子,是因着孩子会清理房间、成绩很棒、按时返家,是“乖孩子”。简言之,其爱是有条件的,那是说,一个孩子经常感到他不值得被爱,甚至不值得被父母所爱。在爱与表现相连结的情况下,孩子会认为如果表现不佳,就表示不配得到父母亲的爱了。若是孩子觉得父母爱的,只是他们的好行为、好表现,而不是爱他们,那么,潜在的问题便开始了。 若孩子不感觉自己值得父母爱时,会认为自己就是不值得爱的,因此他也用不着爱自己。逻辑地说,如果他不爱自己,觉得自己不好的话,又有谁会爱他呢?这使一个人觉得几乎没有价值、一无所是。这种对自我形象的打击,亦即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的感觉,会把人摧毁掉。 自我形象低落的徵兆∶青少年抑郁,是自我形象低落的另一个普遍徵兆。这点尤其重要,因为抑郁与自厌的终极点就是自杀。当一个人非常自卑时,他会觉得他在生命中成功的机会将会很少。于是他就会变得抑郁,而这经常可悲地正是自杀的先导。 因每个人都不同而庆幸∶不用说,你不该对每一个小孩,都用同样的教法和期望;不过,每个孩子都能被培养成积极乐观的孩子,对我们的社会有贡献。记住不管孩子的心智、体格、外貌有何不同,他们的自我形象主要来自父母对他们真正的感觉。 请记得,父母,一般说来多才多艺的孩子比较容易有自信,以及为朋友接受;比较没有天份的孩子容易没有自信。对这种孩子,父母应该多发现并鼓励他们的优点,付出特别的爱心、同情、智慧。 齐格勒著
让孩子们参予 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一种需要,便是被爱和被了解的需要。在家庭讨论活动中,如果孩子从沟通中感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份子,我们便建立起了一辈子享受不尽的亲密感。 要留心你的语气 很多时候是孩子在试验我们,他们在试探我们的权威性,看我们会不会放弃、让他们得逞。然而,规矩和界限一旦被坚定地订好,孩子便会去适应、接受那些限制,并因此觉得感恩。 下指示和拒绝的声调语气,相当重要。声调语气是你最有效的沟通工具,其抑扬顿挫不但应传达出你的权威感,同时也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与关怀。你必须加以努力、对他们所经历的敏锐地感觉到和对自己的语气有纪律,才能做得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家是需要最佳心智与爱心的场所。 当你必须说“不”,你必须要稍加思考后再说。你若是常从“不”改说“好”,以后孩子便会去探测你所说的“不”是否仍可改变,这样便会引起不断的冲突与斗智,既耗时间,也费精力,更打击了孩子接受与认定父母权威的信心。你说“不”的时候,应该要坚定,并且坚持下去。 用你的“不”来教育孩子∶有时你说了“不”,孩子一定会问为什么,你可以柔和地说∶“你自己认为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否想出来,我们为什么不愿你做这事,或去这地方?”很可能孩子就提出了几个相当不错的原因,也许是你从未想过的理由。(如果你处事公正,又与孩子沟通良好,这样的可能性便很高。) 提高声量可能会引起麻烦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最易犯的错误可能是声量问题。怀恩大学的研究员将孩子分为三、四岁与五、六岁的两组,研究显示出一些有趣的事实。 研究人员对孩子发出指令,有的是积极的、如“拍拍手”等,有的是负面的、如“不要摸鼻子”等。每当研究人员轻柔地说,两组孩子都照指令做。但是,研究人员一提高声音,尤甚三、四岁那组的孩子会做出相反于指令的动作。特别是年纪愈小的孩子,通常会因父母大声喝止,因而更注意他们不该做的动作,使孩子反而做了危险的事。 真正的权威是沉着、平静、柔和、坚定的。当你无法压制自己的脾气时,你就会失去孩子对你的敬爱,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可以借着激怒你来控制你了。以适当的声调表达,作坚定的指示,既具威力,又具说服力和鼓励性。当孩子看到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控制住状况,他们就会顺服于那柔和、权威、自信的声调。 要得到最佳效果,就要说 “请” 在家庭里,有礼貌的沟通是互相影响的。当孩子有所要求,要教他们用“请”字∶“妈妈,请再多加点牛奶给我好妈?”或是∶“爸爸,请你帮忙我脱下靴子好吗?”同时,你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用如此有礼貌的问法∶“请整理好你的床。”或是∶“请安静点。”孩子照做之后,你要说∶“谢谢你。”这样的礼貌并没有将你的权威打了折扣,反而教了孩子在受惠时会说谢谢。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教导顺服与礼貌,诚如安苏利文谈到海伦凯勒所说的∶“我对此曾多加思想,而我愈多思考,我对此事愈是肯定,那就是,顺服乃是知识和爱进入孩子心灵的大门。” 每件事物都在传达一个讯息 我们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沟通。我们的姿态间接表达许多讯息;我们的话语、与他们相处的时间,也能作直接的沟通。以结果而论,影响最大的沟通,是在父母谈论孩子的时候。不管孩子是否在场或是假装没有听到,父母对孩子真正的感觉,常会表露于讨论孩子的时候。孩子会相信所听到的对话内容,而且会照所说的做出反应。 我听过父母称他们的孩子为怪物或笨蛋,也听过父母说出这样冷酷无情的话∶“当他三年级阅读测验不及格,我们就知道他会很麻烦,永远当不成好学生了。他在学校的表现太差劲了,不过我早就预料到了,他在家里就是笨兮兮的。” 我要强调一个想法作为本章的结束,这是家庭沟通的钥点,大多数人都明白,但是却很难做到。这个钥点便是倾听,真正地倾听。当子女或父母感到自己的话有人听进去,就会尊重听者,也尊重自己,因为他们所说的话有价值。 Image courtesy of anekoho at FreeDigitalPhotos.net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Link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