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成人,我們有時真的必須重新學習如何歡度眼前的時光: 我問丈夫最近有沒有從孩子身上學到什麼,他說學會了讓自己玩得開心。我們六歲大的孩子不管在做什麼都能玩得很開心。爸爸在挖馬鈴薯時,他在一旁搜集小蟲子,撿取毛蟲,還替它們取名字。兒子對所住的世界的興奮之情,教了爸爸一課,就是去輕鬆一下。 另一個大人也提到相似的經驗: 我體驗到我應該重新安排時間,重新排列時刻表上的優先次序。我不是說生活中無任何樂趣可言,因為那不是實情;但以前我總是認為要先把工作做完,然後才可以玩耍。嗯,現在我確定在「聞完花香」而返回之時,我的工作還是會在那裏等我,我好歹還是會完成它的。 給想恢復童心的人的特別建議。下面是一些點子: * 對於究竟想不想恢復童心,下定決心。 * 和孩子保持接觸。 * 冒險去做一些童真的事情。 * 唱歌、跳舞! * 藉著觸摸、擁抱及親吻來愛和表達愛。 * 常常嬉戲、做愉快的活動和歡笑。 * 保持感官敏銳,能體驗刺激的事物。 * 好動的人更容易保持童心,因為他們不停地行動和做事,因此較富創意。 * 模仿孩子或童心未泯的大人的範例。 * 當拘謹的大人不在時,人們較容易表露出童稚的特質。 在下面的過程中,我們能做得最好: -- 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時。 -- 和一些富於童心的人在一起時,他們能給我們靈感並且影響我們。 -- 在富於創意的時刻。 -- 在沒有什麼壓力的情況下,能自得其樂時。 ***** 花時間和孩子相處時,重要的是以參與者自居,而非以旁觀者的姿態出現。 打開心門聆聽孩子的心聲,將他們視為良師,學習很自然地就發生了。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February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