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士達布遜寫
從出生到七個月大:一個小孩到了六個月大時,他應該已能從父母偶而用手掌打他們的管教中得到益處(通常打在手上),因為他做了你叫他別做的事。在這年紀,他們大部份時候都可以了解「不」的含意,即使他們並不了解實際的原因為何。例如:如果他扯下你的眼鏡,雖然他可能不了解為何不可以這麼做的理由--像是眼鏡會破等等,--可是他能了解「不可以」,並且了解如果他違抗你的話,就是不聽話。但是為了換孩子尿布時他動來動去或半夜裏哭泣這些原因,而責打一個六個月大的幼兒是項嚴重的錯誤。在這幼年時期,最主要的事是,他須要被抱、被愛,而最重要的是,他須要聽到那撫慰的人聲。在他餓了時餵他,保持他乾爽、清潔和溫暖。 在另一方面,如果他每次輕輕哭一聲,你就急忙去抱起他的話,你有可能會教養出一個愛哭鬧、過份要求的嬰兒。嬰兒可以很容易學到操縱父母的技巧,那就是經由一個叫做「行為控制」的過程,任何會帶來令人愉悅後果的行為,他們都會重覆再做。因此,一個健康的嬰兒藉著用些力氣將喉頭裏空氣往上推來發聲,能夠使他的媽媽整天(或整夜)十二個小時在他的育嬰室裏忙碌不堪。為了避免這種結果,你要給予你的嬰兒所需的注意力,但同時也要小心不要把他養成一個小暴君,明白如何處理這種情形是很重要的。 那個過份要求的暴君將會長大成為一個會思考、有愛心、具有永恒靈魂,並且在造物主心中具一席之地的人類。對於那些筋疲力竭,不堪其煩的新任母親,我要說的是:「繼續努力下去!妳正在從事這宇宙中最重要的使命!」 八個月到十四個月大:很多小孩在這年齡層會開始向父母的權威挑戰,一足歲時,這些正面的衝突尚算輕微,並不常見,然而未來掙扎的起端已可預見。 確定你所訂的規定或處罰判決是由聖靈所引導的,並且不會太難遵守或太嚴,也不是在震怒或未經祈禱的情形下所做的。 父母該如何管教一歲大的小孩呢?要非常小心和溫和!這個年紀小孩的注意力極容易被人引開,與其從他手中強奪下一個磁杯子,倒不如拿其它顏色鮮亮的東西給他看,然後你必須準備好接住他丟下來的杯子。當不可避免的衝突發生時,你必須以堅定一致的態度來贏得他們,而打手心則是最後的管教方式。再次強調,別害怕小孩子的眼淚,這可能成為他們對付午睡、上床時間、洗澡的有利武器。我們要有勇氣來帶領小孩子,但小心不要以粗暴、嚴厲、看輕他們的態度來這麼做。 十五個月到二歲大:據說整個人類可廣泛地區分成二大類別:一種是對人生中各種提案投「贊成票」的人,另一種是傾向投「反對票」的人。我很有自信地告訴你,世界各地學走路的幼兒們必定是投反對票的。如果有一個字可以代表十五個月到二歲大這段年紀的特色,那就是「不!」不要,他不要吃麥片粥。不要!他不要玩他的玩具。不要,他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想上床睡覺。 讓我做幾個管教上的建議,我希望這些建議可舒緩一些由這年紀幼兒所帶來的緊張。然而我必須先說,在這段不穩定時期,這種負面特性是正常而健康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一個一歲半幼兒表現得像五歲大的孩子一樣。 首先,為了很明顯的理由,當有可能時,由父親來幫助和參與管教的過程是極為重要的。 有關對於個性倔強幼兒的具體管教,輕微的責打可從孩子十五個月至一歲半大之間開始。但不應該是經常性的,並且必須等到他們故意違抗時才用。 打得痛是必須的嗎?是的,否則就毫無影響力了。一巴掌打在包著三層濕尿布的小屁股上,當然是無法表達其緊要訊息的。然而,少量的痛對一個年幼的孩童卻極具效力,當然,鞭打或痛打他是絕對不必要的,打在腿上或屁股上兩三下會使他稍為疼痛的巴掌,就已足夠強調「你必須服從我」這個重點了。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在犯錯行為發生後馬上處罰,不然就不要處罰。一個不到兩歲幼兒的記憶力範圍是有限的,你不能延遲十分鐘後再來執行處罰。然後,在處罰結束,淚水漸止之後,你的孩子可能想被擁抱,以確定父母仍然愛他。無論如何,一定要讓他這麼做,你要充滿愛地用雙臂擁抱他,讓他體會到那份安全感。輕輕地搖他,告訴他你有多麼愛他,和他為什麼必須「照爸爸說的去做」。這一刻會是一整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我要請父母注意的是,不要為了幼兒在學習發展過程中自然而必須的行為而處罰幼兒。譬如說,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探討,那在對刺激他們的智能來說,是極重要的。譬如說,同樣一個水晶飾品,你我身為成年人的,會僅藉著從視覺的檢測來獲得想要得到的資訊,而幼兒卻會拿起它,嘗嘗看,聞一聞,在空中搖一搖,在牆上撞撞看,往遠處丟去,然後聽聽看它跌得粉碎時所發出的美好聲音。藉此過程,他學了很多有關地心引力,粗和光滑的表面有何不同,玻璃的易碎性,還有母親那令人吃驚的忿怒。 難道說我是在提議應該任由小孩子去摧毀一個家庭和家中的所有物嗎?不是的,但是,期望一個好奇心強的小孩子不摸任何東西也是不對的。父母應當移開那些易碎或是特別具危險性的物品。
0 Comments
喬伊絲•蘇婷
我那時是八歲大,經由做些家務雜事,來學習勤勉。我在紐約州北部蒲萊斯頓鎮附近的牧羊農場長大,我們四個孩子之間,總需分擔起許多責任。我年紀最小,所以一向會得到我想要的,也就是最容易的工作;但後來我年長的兄姐,因農事在外而更忙碌時,更多責任就落在我身上了。每當爸爸要我做件新差事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又長大了。我想要表現出我有多麼負責任。 那是個特別寒冷的春天,正值母羊開始生小羔羊之際,發生了一場兇猛強烈的暴風雪。爸爸把新生羔羊聚集起來,並把最虛弱的帶進廚房裡,所以牠們可以在煤爐旁的硬紙板箱裡睡覺。牠們就這樣依偎在乾草堆裡,最先幾個夜晚倖存了下來。爸爸會很早就起床,用裝著母羊奶的奶瓶餵給羔羊喝。在最初幾天,我很熱心的幫忙爸爸。我很喜歡觸摸羔羊初生時,柔軟而溫暖的深灰色羊毛。我也喜歡聽牠們咩咩叫的聲音,和急切地吸吮我手中奶瓶的模樣。我喜歡那種長大了和可以幫忙的感覺。 爸爸很高興。他在學習信任我會自動去幫忙,不需他提醒我去餵羔羊。他看見我有心願意學習,認為那是我在長大、不再是幼童的一個象徵。我在成為家中的大孩子,而不是年紀最小的寶貝了。 當羔羊變得比較強壯,而天氣也變得溫和一點時,爸爸一個接一個的將牠們帶回在穀倉裡的母羊身邊。除了一隻羔羊之外,其餘的情況都還不錯。牠的母親在風暴裡過世了,爸爸需要為牠找一位養母。但首先,這隻羔羊需要變得強壯起來才行。牠軟弱和顫抖的腿幾乎無法支撐牠的身體。當他扶牠站起來時,牠就會隨即噗通地倒回草堆裡。牠需要花多點時間待在房子裡和接受人工餵奶,才能準備好去應付穀倉裡較冷的空氣,或被另一位母親接受。 那天,爸爸在清晨六點就外出工作,並指示我在上學前要記得先餵羔羊,但我在前一天晚上讀書讀得很晚,我僅有時間穿好衣服與跑步趕上校車。當我想起那隻羔羊時,我已經是在上十點左右的數學課了。 下課後我從公車站跑回家,發現爸爸在清掃煤爐的周遭。他抬起頭來並問我:「喬伊絲,你今天早晨記得餵羔羊了嗎?」 我猶豫不決的低下頭,然後回答說:「沒有,爸爸。對不起。我忘了。」 「嗯,寶貝,」他靜靜地說:「我也覺得很對不起,但小羔羊死了。 當我再說話時,眼中已充滿淚水:「爸爸,非常對不起!」 他溫柔地按著我的雙肩。「這隻羔羊已經死了,覺得抱歉是無法使牠起死回生的。還會有其他的羔羊,其他做正確之事的機會,但你知道嗎,覺得抱歉並不總是可以改善情況。當我們疏忽了我們的一個責任,當我們忘了去做某件重要的事時,有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可以覺得很抱歉,但抱歉無法使羔羊起死回生。」 對一位八歲大的小女孩而言,那真是個相當深刻困難的功課,我從未忘記那種感覺。它教導我要留意生命中那些抱歉無法改善的事,特別是那些會影響到別人的快樂和安康的事。一句嚴厲、無愛心的話,永遠無法被收回。自私、不顧及他人的片刻,永遠無法重新再來過。一句該說出口的友善之言語可以稍後再說,但它會錯過當時就被說出、可能是最有益處的完美片刻。 今天,我們只能過一次,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把事情做對。我們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們若不斷提醒自己,我們對他人所負的責任,並每有機會就努力嘗試做有愛心的事,那便可減少「抱歉無法改善情況」的事發生。 © The Family International. Used with permission. 羅瑪麗 每年十二月,我會要求我的兩個孩子托比和凱絲,現年一個七歲、一個九歲,去看一下他們的玩具和衣服,並把他們穿不下或不再用的東西挑出來。然後,我會再檢查一下,拿出那些不能再用的,並在某些情況下運用我的否決權,把剩下那些最好的東西裝箱,送給有需要的人。這麼做除了灌輸孩子給予的精神,我還發現,這也是清理過多物品的一種有效做法,善加利用他們曾「小心用過」、但已不需要或不想要的物品。 去年聖誕節,我的兩個孩子似乎都更注重聖誕假日物質方面的東西——只是關心他們希望得到的禮物,卻不怎麼想要給予。我想知道原因到底在那裡,還有他們是否察覺到自己態度的改變。 他們當然知道聖誕節是在慶祝耶穌的生日,但僅此而已。 「在第一個聖誕節,上帝給我們的,只是祂不想要的東西嗎?」 「不是,」托比沈思地回答說:「祂把祂最好的給了我們——祂最特別珍愛的寶貝。」 「這就是真正的聖誕節精神,」我解釋說:「把我們最好的送給別人,就像上帝把祂最好的送給我們一樣。」 孩子們想了一會兒,然後決定把他們最心愛的一些玩具送給別人,而不只是那些他們玩膩了的玩具。托比挑了一些他最喜歡的火柴盒汽車,凱斯則決定把她其中一個洋娃娃送給別人。我們把這些東西和我們原先已準備要捐獻的其餘東西一起裝箱,然後我就帶著孩子去把這些東西送了出去。 身為父母,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理念,是我最大的職責之一,而教導他們先人後己,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犧牲性的給予不應只是一年做一次,但聖誕節的確是一個教導他們這麼做的大好機會。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克提司·彼得·範寇德
我曾參加過一次研討會,在研討會上,藝術和戲劇治療學家艾蜜莉·納席,分享她在美國一家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創傷治療中心工作時的經驗。那時,參加她課程的男孩子經常很好鬥,容易有負面消極和自殘行為,無法信任大人,甚至彼此都不信任。他們幾乎都有受過嚴重虐待和感情上忽略的歷史。 他們慣常把他們的負面態度帶到課室裡,滿口髒話,舉止粗暴。 他們以典型的討論方式圍坐成一圈,有些人會用這樣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如︰「我討厭來這裡」或「我討厭做這種事!」 「沒問題,」艾蜜莉會說:「但為什麼呢?」她一個一個地問他們。 「這裡沒有人尊重你!」 「這些混蛋會嘲笑我!」 「沒有人會聽我說話!」 「太多人在打架!」 在聽了他們的原因之後,艾蜜莉回答說︰「你們所說的,在我聽來,你們其實並不討厭這個課程,而是討厭身在一個彼此之間不尊重、不信任、互相嘲笑、又愛打架的群體裡。」 他們點頭表示同意,好像是在說︰「總算有人在聽我說話了!」 「這樣好不好,」艾蜜莉問道:「讓我們一起來建造一個社區,在這個社區裡,你的確會感到受人尊重,你的需求會得到滿足,你也會覺得安全,你們認為怎麼樣?那個社區將會像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來建造它吧!」 男孩子們馬上開始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就叫它帕克維爾吧!」有人喊道。大家一致贊成。 帕克維爾演變成一個為期六個月的方案。這班學生們還做了一面旗幟,上面寫著︰「歡迎來到帕克維爾——你所有的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他們為這座鎮畫了一幅地圖,包括他們希望自己社區會有的一些有意思的景點。他們選舉和指定一些人來擔當鎮上不同的職務,如鎮長、校長、藝術中心主任、社區咖啡館老闆和廚師,錄影店經理等等許多職位。他們還創設了一些特別活動。他們在帕克維爾鎮公所會議上,商討鎮上問題的解決之道。帕克維爾變成了他們全都說他們喜歡居住的社區。在創建這個想像出來的理想小鎮的過程中,許多富表達力的藝術作品也由此誕生了。 艾蜜莉採取的第一步是問年輕人問題,她用心而尊重地聆聽他們回答,使他們打開心懷,即使剛開始他們應對的態度相當負面消極。下一步,就是向他們挑戰,去造成改變,引導他們把精力運用在他們感興趣的建設性之方案上。艾蜜莉解釋帕克維爾的成功因素︰ 這個方案給予這些年輕人一個機會,讓他們體驗在一個運作良好的社區中生活。他們許多人生平第一次有這種經歷,即使這只發生在他們在治療中心的這段時間。他們的社區成為一個他們可以在這裡找到支持、表達自己的需求,並有人願意傾聽和做出回應的地方。這個社區建立在彼此尊重和關心的基礎上,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社區。 經由擔當鎮上不同的職務,他們發現自己可以成為有用的公民,並能做出某些貢獻。他們超越原本加給自己的限制,找到新的力量和能力,並加以利用。一個曾有過破壞行為的青少年改變成一個領袖、一位慈父,和貢獻社會的一員。 今天,人們在運用各種辦法、通過年輕人自己的興趣來接觸他們,比如體育項目、藝術和戲劇療法、社區方案等等。經由這些方式,年輕人可以學得畢生的技能,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當我們幫助他們確定目標,並找到方法來克服一路上會面臨的障礙時,我們在幫助他們發掘自己的潛力。 艾蜜莉·納席是「藝術發展基金會」(ArtReach Foundation)持有執照的治療師,該組織主旨在於訓練受戰爭和自然災害影響的地區之老師,教授他們如何運用創意和表現藝術的療法。 佩特拉•萊菈
我的大兒子克里斯已十三歲大了,我發現我需要改變與他溝通的方式。他已經不是早幾年前的孩子了。突然之間,他長得比我還高。時間飛逝如箭!他兩歲大時好動不停、喜愛東摸西碰的情景,似乎仍歷歷在目、清晰如昨。 我猜想,我就跟大多數父母一樣,一直會認為,我本能地知道什麼對我的孩子最好,並依此採取相應的行動。克里斯小的時候,這麼做還很有效,可是現在他長大了,想要自己多做決定。我發現,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讓他多參與決策過程——不要把他當成孩子,而是把他當成隊友看待。 當有任何狀況發生時,更為重要去做的事是,我需要花時間傾聽他的想法,了解他的觀點與需求,並向他解釋我的看法與需求。然後,我們嘗試一起盡力找出對我們雙方,以及對任何其他相關的人,都有益的解決辦法。 當我有時又依照舊習慣行事,不考慮他的立場,只想告訴他該怎麼做時,他會感覺受到壓制,變得與我疏遠,並錯過了學習的機會,而我也得不到他完全的合作。但當我記得去徵求他的意見,而不只是對他下命令時,事情就會進行得順利,他也進一步學習如何去做明智、負責和充滿愛心的決定,而我們之間愛與相互尊重的關係也會得以加強。 *** 從童年時期進入成人時期,這個轉變有如在走鋼索,青少年的身邊需要有人——父母親或其他有力的模範角色,在他們走過鋼索時,幫助他們找到立足點和站穩腳步。 當我的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我會先努力引導他們做決定的過程,然後,我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他們經常想要我或他們的媽媽代他們做決定,因為事情若是出錯,他們就不用承擔責任,可是我會對他們說:「別問我,你知道何是何非。你認為自己應該怎麼做?」事後,他們通常都會很高興我們要他們自己做決定,因為他們知道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同時也幫助他們覺得被信任和尊重;而對他們這個年齡來說,信任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大衛•布蘭特•博格 亞麗安娜·安瑞森 我三歲的兒子安東尼聰明又活潑,他很喜歡學習新事物。不久以前,他最喜歡談論的話題是閃電。他對暴風雨,和有時被閃電擊中而著火的房屋等事情,好像總是可說個沒完沒了。當他開始用微笑摩比人組合式積木和樂高積木,組合出不同的場景來演出那些情況時,我便教導他有關富蘭克林如何發明避雷針,來避免這樣的災難,好將他的思想和精力,導向較積極正面的方向。 幾個月後,安東尼晚餐吃到一半停了下來,若有所思地看著我,述說現在有些動物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或居住之地,而處於瀕危狀態。我很好奇地想要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自己在說什麼,於是就問他,為什麼有些動物沒地方住。 他解釋說,人們因為要造房子、修公路,所以砍倒了樹木,像無尾熊之類的動物就沒地方可去了。當然,他說得也不是很清楚,但我看得出,他大體上明白這一點,並真心在顧慮動物們會失去牠們自然界的棲息地。他專注於這個主題幾個星期之後,又開始下一個奇妙的發現,我想新的主題是有關傳統的五種感官。 和兒子談論有關富蘭克林、瀕危物種和五種感官之際,我領悟到薰陶年幼的孩子是多麼容易,因此教導他們作明智而負責任的決定,又是何等重要。孩子們很樂於為改善世界而盡自己一份力,而我們可以在他們很年幼時,就對他們灌輸愛護和尊重環境的觀念。 現在安東尼很熱衷於垃圾分類,他會把可回收的垃圾放在適當的垃圾桶裡,又為植物澆水和照顧花園。他知道如果可行的話,走路比開車更好,因為既可省錢又不污染環境;而且當我們要離開一個房間時,他比我更記得要關燈。 雖然剛開始,我要花時間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向他們解釋這些概念,同時又不要讓他們感到擔憂或不開心,但這麼做是值得的。看到自己年幼的孩子會花心思和功夫去照料他四周的環境,而不會破壞它,或認為它的存在是理所當然之事、所以不愛惜它,這讓我感到十分喜悅。 © 活躍人生
最近,我聽斯蒂芬•格萊恩講過一個故事,此故事是有關一位在醫學方面曾作出兩、三個非常重要突破的著名科學家。有一次,在一位報社記者的採訪中,被問到他爲什麽會比一般人更富有創意。是什麽使得他那樣與衆不同的優秀的呢? 他回答道,他本人認為,在他兩歲時所發生的事而後媽媽所給的啟發,這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一天,他想從冰箱裏拿一瓶牛奶,但由於瓶子太滑,沒能握緊,就掉在地上了,牛奶便一下子灑得廚房滿地都是——簡直像個牛奶湖! 當他的媽媽進廚房看到這個情形,不但沒有朝他大喊大叫,或訓他一頓,也沒有懲罰他,反倒說:「哈,羅伯特,瞧你牛奶灑得一地都是,看起來還真美妙呢!我還從沒看過這麽大一灘牛奶呢。好吧,牛奶既然已經倒了,在我們清理乾淨之前,你想不想泡進牛奶裏玩一會兒?」 他確實浸到牛奶裏去玩了。幾分鐘過後,媽媽說:「你知道嗎,羅伯特,不管什麽時候,你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時,就像現在這個樣子,最後,你都必須把它清理乾淨,把一切都還原歸位。現在,你想怎麽來清理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抹布。你想用哪一樣?」他選擇海綿,於是他們就一起把地上的牛奶清理乾淨。 這時,媽媽又說:「你知道嗎,剛才我們的實驗沒有成功,我們就是沒有想好要怎樣用兩隻小手去拿穩那麼大一瓶牛奶。現在,走,咱們到後院去,把瓶子裝滿水,看看你能不能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拿穩這瓶子,才不會從手中溜下來。」於是這個小男孩終於發現,如果他用雙手握住瓶嘴下面的那個部位的話,他就可以拿穩,不致使瓶子掉下去了。多麽好的一個課程啊! 這位著名的科學家然後又說,就是在那一刻,他明白了他不必擔心犯錯。相反的,正是在錯誤中他才有新的發現,而畢竟這正是科學實驗中必經的過程。即使實驗「沒成功」,我們也總是能夠從中學習到更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天下的父母都能像羅伯特的媽媽對待羅伯特那樣的話,那不就太棒了嗎? ——傑克•坎菲爾德(Jack Canfield) (摘自「心靈雞湯」第二集) 瓊西•克拉 (Josie Clark) 我想,我以前犯了說過多「我很抱歉」的錯誤,以致似乎讓我的孩子們對事件的發生,抱有不正確的概念。比如說,多年前,我五歲大的兒子騎腳踏車摔倒時,我對他說我很抱歉。其實,我曾特別叮囑他不可以在斜坡上騎那輛最近才有的二手車,要 先 讓 爸 爸 檢 查 單 車 的 煞 車,和教 他怎麼使用之後才可以。可是他就是不聽,自顧自地那麼做了。 結果是,煞車倒沒問題,問題出在他當時感到驚慌失措。他先從斜坡上衝下來,轉向騎進了玉米田,然後被彈回摔倒在道路上。被發現時,他人事不省,他的下巴 撞在柏油路上,需要縫針。當我到了事故現場時,我說我很抱歉。我當然感到抱歉。 我非常難過,因為沒有把他看得緊一點。當我們匆匆把他送去醫院時,我可以感覺到他的疼痛。每次看到留下的那個傷疤,我仍會感到難過。可是,不知怎麼,我的「 抱歉 」竟造成了誤解。 幾個星期前,我們談起多年前發生的這起意外,他仍認為那多少是我的錯。他不記得那些明確的警告,也不記得自己不聽話,只記得我說我很抱 歉。因此他當時把它解釋成,過 錯在我,而 不是 他。 我們很容易會有「過度說抱歉」的習慣,它甚至可能形成一種模式,讓青少年孩子以為自己不當選擇的後果,是由於父母的錯。事實上,如果做父母的曾一直教導孩子去做明智而負責的決定,那麼當事故發生或事情出了差錯時,通常錯在孩子沒有聽 從 父 母。 我很抱歉我的兒子違背了我的囑咐,我很抱歉他受了傷,我也很抱歉自己允許這樣的誤解發生。我為自己的「過度說抱歉」感到抱歉,我本應 該 說 的 是︰「 我很抱歉,你違背了我的囑咐。我 很 抱 歉,你 不 聽 話。我很抱歉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我確信你一 定學到了一個很好的功課,再也 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這個故事的圓滿結局是,我得以和兒子澄清這個誤解,他現在已是個青少年了,面對的決定要比騎單車大得多。他知道,他隨時都可以有我的幫 助、愛和同情,但他也了解,到最後,他要對自己所作之決定負責。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