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為父母時,他們深情地望著自己的孩子,並發誓永不傷害他,也不令他失望。作父母的為什麼會對孩子嘮叨不休,小看孩子,並變得不耐煩呢? 過分熟悉常常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和親近的人越來越熟悉,接著便不再像我們應該的那樣去珍惜和善待他們了。日常生活的坎坷開始對我們的關係造成損傷,我們從前所珍視的那種充滿光彩而嶄新的關係也開始日漸褪色。由於逐漸變得親密,彼此的缺點和弱點開始顯露出來,日常事務成了刻板的事情,我們一度視為珍寶的福分開始變成越來越沉重的擔子。 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那麼現在就輪到扭轉這一趨勢的時候了。這樣做需要有意識的努力,而且可能並不容易,尤其是假如這一問題已存在有些日子了;不過,這是可以解決的。數算你的福分吧。要使任何失去光澤的關係重現光采,最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擦亮你自己的這一半。不斷努力去成為你最初要成為的人,而對方則幾乎不需要任何直接提示,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改變。 * 每個孩子都具有良好的素質。找出別人的特別之處,並真誠地加以讚揚,不要吝嗇。假如你不能一下子發現,就應該往更深處去看。 愈是難以在別人身上找到特別之處,但找到時,這對你們雙方就愈是鼓勵和可貴。你若能發現絲絲縷縷的礦脈,只要你以讚美來讓你的愛之光燭照其上,它就會一直把你帶到主礦脈上。那孩子將向你敞開心門,你也將在他身上發現許許多多的優點。——夏儂•雪萊 (Shannon Sheyler) * 一個人的稱讚,可以產生極大的效應。——杉姆爾•詹森 (Samuel Johnson) * 激勵家、治療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發現:讚美會使我們繼續進步。這一點,上帝早已知道,而且事實上,這也是祂給予人類的一個基本創造。當我們曉得自己使別人高興時,我們會進一步努力使別人高興。當我們聽到別人告訴我們做得不錯時,我們就會想做得更好。——夏農•雪萊 * 讚美之於孩子們,猶如水之於花。用讚美去澆灌吧,然後看著他們長大。---—夏農•雪萊 *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乃是確信我們被人所愛——因自身而被愛,或者更準確地說,儘管有缺點仍被愛。——雨果 (Victor Hugo) * 愛他人、不嫌棄他人,乃是對他人最高的讚揚。——夏農•雪萊 摘自 《愛的方方面面》, © Aurora Productions. 照片由 David Castillo Domenici, www.freedigitalphotos.net
0 Comments
--羅斯坎培爾博士寫 請求 我們應首先請求一個孩子去表現出好行為。當父母請求孩子表現出好行為時,孩子就知道父母瞭解他本身有思考和做決定的能力,及有能力控制他的行為,並且必須學習為其行為負責。當父母儘可能地使用請求的方式,而不是命令時,孩子會覺得父母是在協助他塑造他自己的行為,他們雙方的立場是一致的,這樣做甚為重要。 直接的囑咐 然而我們必須面對事實,有時候請求是並不夠的。通常在孩子沒有達成我們的請求的情形之下,我們才會使用直接囑咐這一個方式。在父母採取其他行動之前,他們必須確定他們的請求是適當的,並適合孩子的年齡、理解力和做事情的能力。父母最常犯的錯誤,是請求孩子做一些他們以為是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事,但其實卻不然。 父母越是使用這類充滿權威的技巧,諸如︰命令、責罵、嘮叨或高聲咆哮等,其效力則變得越小。正如那個喊「狼來了!狼來了!」的牧童的經歷一樣,他叫太多次,所以他的喊叫就失去效力了。如果父母平常以愉快的方式來請求孩子的話,當他們偶爾使用直接命令的方式時,那將會十分有效。 我的重點是︰儘可能以最溫和、最細心體貼和最有愛心的方法,來管束孩子的行為。 違抗 當孩子違抗時,那是需要處罰的行為之一。違抗是公開的抗拒父母的囑咐,和對父母權威的挑戰,它也是頑固的拒絕服從。在那些情形下,我們經常必須採取處罰的方式。不論我們怎麼做,這種情形偶爾都會出現,然而父母必須嘗試避免這樣不愉快的情況發生。 再者,讓我說明,這種情況應該是很少有的。當它出現時,你要確定你已經試過每一件事,才考慮處罰。 適當的處罰 要斷定給予孩子適當的懲罰,通常是件不太容易的事,那個處罰必須與孩子的錯誤行為相符。父母必須知道如何變通,特別是在處罰方面。 父母必須知道如何變通,是因為幾個原因︰第一,父母處罰時可能會犯錯,當然父母可以改變他們的心意,增加或減輕處罰的內容。(請記住,這是施行體罰的不利之處,因為一旦施行了體罰以後,你想要改變處罰也無法改變了)。 舉例來說:如果父母已執行了一項處罰,要孩子在臥室裏禁閉一小時,但後來父母發現一些使他們應減輕處罰的事實,所以他們覺得這樣處罰太嚴厲時,那麼向孩子說明這事,然後減輕處罰,那樣做是合理又相宜的。 當父母覺得需要改變時,他們一定要容易變通,改變他們對孩子的管教方式。父母也必須容易變通,可以向孩子道歉。 如果我們有太嚴格的要求,(比方說,要求一個兩歲的孩子經常在你第一次請求他做事時就會馬上有反應),那我們就不合理了。一個正常的兩歲孩子大部份時間都是有負面態度的,然而這是他們發育時必會經歷的一個正常階段,我們稱它為「兩歲的負面期」,因為他們有這樣的表現而處罰他們是沒有道理的。當然,孩子兩歲大時,具有愛心的父母應該是堅定的,然而那是指堅定的為孩子訂立界限,而不是指處罰方面。這樣的父母會用溫和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身體姿態,去糾正他的行為,比方說,將他拉起來、轉變他的方向、指引他、或是將他放在正確的地方或位置上。 這種「兩歲的負面期」對正常孩子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這是使每一個人與父母在心理上分離,要求自立的方式之一。孩子看來像在違抗我們一樣,但這與違抗有明顯的差異。兩歲的負面態度與違抗之間的差別是其不友善的態度。兩歲的負面態度是正常的,並且不當受處罰;但我們不該容忍不友善的違抗,並且必須要糾正這種行為。 堅定並不意味著不愉快,當我們懷有充滿愛心的堅定態度時,我們不需要生氣、大吼和施用權威,或是有其他不愉快的表現。 每個孩子都需要同時的經歷到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的愛,他需要眼光的接觸、身體接觸、集中注意力和管教。孩子必須同時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和堅定的態度,這兩者並不會互相排斥。堅定並不會使溫情喪失效力,溫情並不會減輕堅定的效力,或養成縱容孩子的做法。缺乏堅定的態度和不為孩子定下界限,才會養成縱容孩子的做法,但是愛和溫情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我們可經由仁慈和體貼的行為,對他人表示有信心,藉著改善我們周圍之人的生命,來改變世界。這裡有些實際的點子,可幫助你開始改變你的那個世界,一次改變一顆心:
基于文章『活躍人生』杂志。 撒母耳•基廷 如果嫉妒是如此普遍,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減低小孩子有時對他們的兄弟姊妹天生就有的敵對感呢?第一個步驟是避免拿他們互相作比較。演說家比爾哥察德曾說過,比較是所有自卑感的根源。我同意他的說法。一般來說,我們所想的重點,不是在於「我做得如何?」,而是「比起約翰或史提文或瑪禮恩,我做得還好嗎?」我能跑多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先跑到終點線。 因此,父母應該小心避免去作比較性、偏愛某一個小孩的評論。特別是在以下這三方面:第一,小孩子對於外表特徵是極度敏感的。例如說,讓雪倫聽到別人對她妹妹作這樣不經意的評論:「貝蒂將來一定會是個美麗的女孩。」而卻沒有提到雪倫,這麼一來,就可能造成兩姊妹之間的敵意。 第二,智力是另一個需要小心處理的敏感話題。我們常常可聽到父母當著孩子的面說:「我想這個小的事實上比他哥哥聰明。」大人很難了解像這種評斷會在小孩子心裏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第三,小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在運動能力方面非常具有競爭性。比較慢、比較弱、比較沒有運動細胞的男孩子很少能夠有涵養和度量來接受「次好」的地位。在和美貌、智力、運動能力有關的場合中,每個小孩應該知道,在他父母眼中,他和他的兄弟姊妹有同等的價值,受到一樣的尊重。雖然在外面的世界中有些小孩子會比較成功,但在家中,讚美和批評的給予應盡可能地平均。 二.建立一套可行的賞罰制度:你最重要的職責之一,是建立一套公平的賞罰及權力的平衡制度。在這合理的「法律」之前,家中每份子人人平等。 一位上了年紀,滿頭銀髮的母親面帶微笑地坐著等她那有名的兒子艾森豪來。有人對她說:「妳一定對妳這位偉大顯赫的兒子感到驕傲。」對此她回答說:「你是指那一個兒子?」對這位高貴的母親而言,每一個兒子都一樣棒。 --約翰捷協寫
我會多和他們相聚在一起 如果我要重新開始我的家庭的話,我會多和他們相聚在一起。這對每天住在一起、一同吃睡的家人來說或許有些奇怪。但是很多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卻如同住在不同的世界裏。 過去這些年來,我所參加的家庭休閒會及協談會中,有一句話比任何其他的話更常聽見,那就是:「如果我可以重頭做起,我會花更多些時間和我的孩子相處。」我們所記得的是那些相聚在一起的時光,而不是獨自一人所做的事。 每位父親每週有一百六十八小時,他可能花大約四十小時工作,另外五十六小時在睡眠。剩下每週七十二小時,他可以利用來做其它事。有多少小時是真正花在家人身上的呢? 三百名國一和國二男生,準確地記錄了在兩週期間內,他們的父親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大多數只在晚餐時見到他們的父親,有部份的人連續幾天見不到他們的父親,而一整個星期,父子單獨相處的時間平均是七分半鐘。 有天夜晚,當我幾乎睡著時,我聽到走廊上有腳步聲,三歲大的大衛慢步走到我的床邊。 我問他:「大衛,你要做什麼?」 他說:「沒事,爸爸,我想爬到你的旁邊和你談一下。」 我把被子拉開讓他進來,他靜靜的躺了一會兒,然後他說:「爸爸,握著你的手站在那獅子的籠子前面時好好玩喔!」 「的確是!你害怕嗎?」我回答。 「只有一點點!」他回答。 一小片刻的沉默後大衛說:「爸爸,我們今天好開心,可不是嗎?」 「真的是!」我說。 就只是這樣,因為這時大衛拉開被子,迅速地走回他自己房裏的床上,很快地就進入夢鄉了。但我卻有好一會兒睡不著。我的小兒子重新提醒了我,一家人花時間在一起有多重要。 我會多給一些鼓勵 如果我要重新開始我的家庭的話,我會更樂意去表達感激和讚美的話語。我的孩子犯錯時,我會責備他們,有時為了最微不足道的小過失,我也責罵他們。但是當他們把工作做得很好或表現良好時,卻很少聽到稱讚和鼓舞的話。 可能沒有其他事物會比中肯的讚美,不是假意的諂媚,而是誠實的讚美,更能鼓勵孩子熱愛生命、追求成就、獲得自信。 當史考特爵士(SirWalterScott)還是個小孩子時,他在學校裏被認為是愚鈍的,他常被罰戴著代表羞恥的高帽子站在角落。在他大約十二歲時,他正巧在一間當時有些文學界名人在那裏做客的家中。蘇格蘭詩人羅勃特勃恩斯(RobertBurns)很欣賞一段題在一幅畫下面的對句敘事詩。 他詢問那段對句的作者是誰,但沒有人知道。終於有個小男生悄悄地走到他身旁,說出作者名字,並背頌出那首詩的其餘部份。勃恩斯十分驚喜,他把手放在那男孩的頭上說:「喔!小伙子,有一天你會成為蘇格蘭的名人。」從那時起,史考特完全變了一個人。一句鼓勵的話引導他到走向偉大成功的路上。 為了多給鼓勵,我會嘗試多記得我的孩子所做的好事,並且更樂意去表達我對這些事的欣慰、感激讚賞之情。 鼓勵能帶來活力,亨利哥達德博士說這甚至可在實驗室中測量出來。在凡蘭訓練學校裏,亨利博士使用一種測量精力的儀器,它是用來測量人的疲倦程度的。當有人對一名正在被儀器測量的疲倦男孩說:「約翰,你做的很好!」這個男孩的精力指數即往上升。而使人氣餒、挑毛病的話卻有相當程度的反效果。 為了多給一些讚美,當我的孩子因一時不小心弄髒了衣服時,我會刻意避開不耐煩、責難的話語。 現在我明白,我必須培養這種能力,來鼓勵啟發隱藏在小孩子裏面的特質才智,因此我不僅能看到孩子現在的樣子,也能看到他將來的模樣,並鼓勵他去達成。 摘自「華盛頓先生」一書 作者:利斯布朗 在高二那年有一天, 我走進一間教室去等我的朋友。當我進到教室時,一位名叫華盛頓先生的老師突然出現,並且叫我到黑板上寫東西,去計算一個問題。我告訴他我不能這麼做。他說:「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不是你其中的一個學生。」 他說:「沒有關係,你可以試試看啊!」 我說:「我還是不能這麼做!」 他說:「為什麼?」 我終於停了一下,因為我覺得很難為情。我說:「因為我是屬於特殊教育班的學生。」 他從他的桌子後面走過來然後看著我說:「永遠再不要這麼說。別人對你的看法不一定要成為事實。」 對我來說,那個時刻有如釋放我脫離某種枷鎖。從某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很丟臉,因為其他的學生都在笑我。他們都知道我在受特殊教育。但在另一方面來說,我覺得是一種解脫,因為他開始使我了解到,我不需要生活在他人對我的看法之世界裡。 自此之後,華盛頓先生成為我的良師。在這以前,我在學校曾留級二次。五年級時我被視為智力不足反應遲鈍,被留級到四年級,然後國二時又留級一次。所以這位華盛頓先生,戲劇性的改變了我的生命。 我常說他以德國哲學家歌德的意識來看事情,他說:「以一個人原來的樣子來看他,他只會變得更糟糕。但是以預期他可以做到的眼光來看他,他便可成為他應該成為的人。」 華盛頓先生相信「對一個人期望不高,那人也就不會完成任何事情。」他總是讓學生感覺他對我們的期望很高,於是我們便都更加努力,所有的學生都很努力向上,盡力嘗試去達到他對我們的期望。 有一天,當我還是高二的時候,我聽到他對那些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們演講。他對他們說:「你們都有偉大的一面存在,你們在某方面都很特別。如果你們其中一人只是能夠以較遠大的眼光來看你那個真正的自己,看看以你的特別之處能為這個地球有所貢獻,然後這個世界的歷史就將不再是一樣了。你可以使你的父母親感到驕傲,使你的學校感到驕傲,使你的社區感到驕傲。你可以改變上千萬人的生命。」他當初是在對高三學生們說話,可是那些話就好像是在針對我而說的一樣。 我記得他們曾給他熱烈的掌聲。散會之後,我到停車場找到他,並對他說:「華盛頓先生,你記得我嗎?當你在對高三學生說話時,我也在禮堂裡。」 他說:「你在那裡做什麼?你是個高二學生。」 我說:「我知道,但是我聽到你演講的聲音,你的演講詞中所說的話就像是也針對我而說的一樣,先生。你說他們都有偉大的一面存在。我當時也在那禮堂裡,我也有那偉大的一面嗎,老師?」 他說:「是的,布朗先生。」 「但事實上我的英文、數學和歷史都不及格,我還需要去上暑期補習課程。你又怎麼說呢,老師?我的學習能力比一般的學生還慢、還差。我不像我哥哥姊姊那麼聰明,他們都會去邁阿密大學讀書。 」 「沒有關係。那只是表示你必須更加努力。你的成績並不代表你是什麼人或者你生命上的成就。」 「我想要為我媽媽買一棟房子。」 「很有可能,布朗先生。你可以做得到的。」然後他轉身就要離開。 「華盛頓先生?」 「還有什麼事嗎?」 「喔,我會成為那個人的,老師。請你記得我,記得我的名字。有一天你會聽到我的。我要讓你感到驕傲。我會成為那個人的,老師。」 學校的功課對我而言是一種掙扎。我之所以會升級,是因為我不是一個壞孩子。我是一個有趣的好孩子,我使別人發笑。我有禮貌,又對人尊敬。所以老師們就讓我升級,然而這麼做對我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幫助。但是華盛頓先生對我有所要求,他要我對我的功課負責。他使我相信我可以應付得來,我可以做得到。 在我高三那年,雖然我當時是在受特殊教育,但是他成為我的指導老師。通常特殊教育班的學生不會上演講課和戲劇課,但是學校給我特別的待遇,讓我和他在一起學習。校長注意到我與華盛頓先生之間所產生的那種深厚關係,以及他在我生命中的影響,因為我開始在課業上有進步。而後來,在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被選為模範生。我本來很想要和戲劇班的同學一起去旅行,而你必須是一位模範生才能出鎮旅遊。所以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蹟! 華盛頓先生重新塑造了我對自己的看法。他幫助我以較遠大的眼光來看自己,超越我心智狀況和背景環境的限制。 幾年後,電視播出我所製作的五項節目。當邁阿密的一個教育電視頻道播出我所製作的「你是值得的…」(You Deserve)節目時,我請一些朋友打電話告訴華盛頓先生。我那時坐在電話旁等候,他從底特律市打電話過來。他說:「我可以和布朗先生說話嗎?」 「請問你是誰?」 「你知道我是誰。」 「喔,華盛頓先生,是你。」 「你就是那個人,不是嗎?」 「是的,老師,我就是。」 Image courtesy of Stuart Miles/www.freedigitalphotos.net
1.) 父母必須停止對孩子重複說他們在學校裡的成就。有人打趣說,經由時間,父母在學校的成績進步了許多。事實上,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正是他們自己當學生時從未達成的。
2.) 父母必須教孩子,也常提醒他們,除非他自己願意,否則是沒有人可以使他們感到自卑的,而他們也不應讓他人使他們感到自卑。 3.) 由於你的個性也受到別人對你的看法而影響,所以要在孩子生活的每一層面中教導孩子學會溝通及與人交往是極為重要的事。因此,我強烈地敦促你要幫助孩子,對生命培養出熱忱的態度。你可以用各種不同方法來教導他們。 比如說,介紹孩子認識別人的時候,要教他們有禮貌而且熱忱地說:「很高興認識你。」並且能叫出對方的名字。 4.) 完成任何事都有助於改進自我形象。儘可能地在家裡為孩子找些有明確起點與終點的工作或雜務,可以擬個達得到的工作計畫和時間表,來幫助孩工完成。 5.) 沒有人可能樣樣第一,很少有人又聰明、又健壯、又俊美,但是可以確信的是,孩子可以成為一個誠實、有禮貌、愉快、忠心、忠信、充滿熱忱和具有其他各項優點的孩子。 6.) 在我們教孩子的各樣技能當中,閱讀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在生命的每一方面,閱讀是其教育之鑰。 7.) 想建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就要教他們禮儀。過去的廿年,許多父母都「太忙」而找不出時間教孩子紀律、一般禮節和簡單的餐桌禮儀。父母忽略孩子這方面的生活教育,真是一項嚴重的錯誤。 而令人驚訝的是,有相當多的父母不懂基本的餐桌禮儀。他們在滿嘴食物時談話,拿叉子像舉根棒球棒,一次把肉塊切完,不知何種食物應用何種器具,攪拌糖之後把湯匙留在茶或咖啡裡,將手伸過桌面,嘴裡咬著牙籤離開餐廳等等。加果父母不懂或沒有耐心教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我建議你鼓勵孩子選修家事課,來學習那些技巧與社交風度。 8.) 建立健全自我形象的最重要原則之一,就是製造出積極而充滿愛的環境。當然,我是指在家裡有的態度。 9.) 另外一項建立自我形象的好方法,是在一天的開始時在鏡子裡注視自己的眼睛,決心把這一天過得最好,然後便照樣進行。晚上就寢以前,你就可以在鏡子裡注視著自己的眼睛,誠實地說:「今天我已盡了力。」沒有一件事會比知道自己盡了力更讓自己覺得舒服的。 有關建立自我形象的結語:我可以肯定地說,當你孩子在九歲到十五歲之間,他很可能比一生其他時期更易迷失於不道德或吸毒的行為中。 這個時期,孩子迫切地需要你擁抱他們、親吻他們,告訴他們你有多愛他們、需要他們。他們真的非常需要你這樣做。有趣的是,雖然孩子在這時期非常需要你,但和你在一起,卻又可能顯得很拘束不安。這是父母與子女疏遠的原因之一,而這疏遠正是一個訊號,這時你要以愛和瞭解去接近他們,但不要施予過多的壓力。 齊格勒著
需要無條件的愛:諸如嘲笑、虐待及挑剔過錯等等,都極具毀壞性。從一個角度看來,這些做法都似乎出於一種挑剔、有害而負面的態度。但是我個人來到一個地步覺得,歸究破壞成人及小孩的自我形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父母無條件的愛。這種父母無條件的愛,是讓孩子學習自我接納的必要條件。我經過親自作相當詳盡的研究,及我們不同工作人員藉著在我們學校的「我能夠」方案和我們的「天生贏家」講習會中所認識的幾千個人而作的研究,而作出這個結論。 什麼叫無條件的愛?就是這句話字面的意思--不帶任何先決條件地愛一個人,你愛他是因著他是這個人,而不是因著他做了什麼。很可惜,許多父母愛一個孩子,是因著孩子會清理房間、成績很棒、按時返家,是「乖孩子」。簡言之,其愛是有條件的,那是說,一個孩子經常感到他不值得被愛,甚至不值得被父母所愛。在愛與表現相連結的情況下,孩子會認為如果表現不佳,就表示不配得到父母親的愛了。若是孩子覺得父母愛的,只是他們的好行為、好表現,而不是愛他們,那麼,潛在的問題便開始了。 若孩子不感覺自己值得父母愛時,會認為自己就是不值得愛的,因此他也用不著愛自己。邏輯地說,如果他不愛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的話,又有誰會愛他呢?這使一個人覺得幾乎沒有價值、一無所是。這種對自我形象的打擊,亦即認為「自己什麼也不行」的感覺,會把人摧毀掉。 因每個人都不同而慶幸:不用說,你不該對每一個小孩,都用同樣的教法和期望;不過,每個孩子都能被培養成積極樂觀的孩子,對我們的社會有貢獻。記住不管孩子的心智、體格、外貌有何不同,他們的自我形象主要來自父母對他們真正的感覺。 請記得,父母,一般說來多才多藝的孩子比較容易有自信,以及為朋友接受;比較沒有天份的孩子容易沒有自信。對這種孩子,父母應該多發現並鼓勵他們的優點,付出特別的愛心、同情、智慧。 每當你聽說某人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時,你可確定他必來自偉大的家庭背景。那可能是源自母親的教養,父親的榜樣,老師的薰陶,或是他體驗過對他影響深遠的經驗。不論他面對的機會多麼有利也好,除非他有這種背景,否則他是不可能成就大事的。——凱塞琳•邁爾思(Catherine Miles) *** 父愛可建立自尊 英國一項養育子女研究計畫「明天的男人」,發現父親們若每天花幾分鐘一對一的時間與他們的兒子在一起,會使他們的兒子成長為充滿自信的成年人之機會大為增加。 那些提及他們的父親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並對他們成長的進展很感興趣的男孩中,超過九成屬於「能做事」之類型。與此同時,那些提及父親很少或從未花時間與他們在一起的男孩中,百分之七十二屬於自尊心水平最低的族群,也較可能會有感情和行為上的問題。 更令人驚訝的是,根據一項針對與父母兩人同住,和父親不在(如離婚)、但父親會花時間與他的兒子在一起的研究發現,良好父子關係所產生的正面影響,在這兩種情況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類似的研究也發現,即使是父親不在的情況,若有另一個父親之類的形象,如繼父、伯叔、祖父、老師或導師,在扮演一個積極角色時,可造成同樣正面良好的影響。 *** 良師是一個激發人的大腦、傾聽人的耳朵,並是把你推往正確方向前進的一股動力。——約翰•克羅斯(John Crosby) *** 對[年輕人]表現出高度的期望,給他們愛,支持他們,他們就會成功。——賽德•西維爾(Said Sewell)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孩子不乖,有時是因為他們想得得父母的關注。他們是以此來考驗父母的愛——他們需要確定父母愛他們,因為這是他們決定自我價值的一種主要方式。如果他們懷疑你的愛,他們也許會懷疑自己做人的價值。所以即使當你的孩子做錯了事,需要被糾正時,你也必須找些可以真誠稱讚他的事。「我知道你很抱歉,也想要做得更好,我知道你一定會成功的。我對你有信心。」他需要知道你有多愛他,而且你隨時在等待幫助他。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應該忽視孩子的錯誤行為。糾正孩子、教導他們做正確的事情,仍是父母的職責,這也是愛的表現,孩子們正是通過你的教導來尋求安全感。但是假如你因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有缺點而感到生氣,或發現自己對孩子們糾正多於鼓勵和讚美,那你現在就應該重新思考一下。每個孩子都有長處,都有值得讚美與欣賞的優點,例如:如果你的兒子求學的成績不大好,你仍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值得稱讚的地方,也許是他寫得一手好字,或是他快樂的態度和他在家裡給你的幫助。 讚美時要誠懇。孩子們通常是真誠的,所以他們能看出你是否是誠懇的。年齡較大的孩子們對膚淺而不誠懇的讚美尤其感到諂媚。你的孩子還必須贊同你的鼓勵話語。比方說,你也許認為自己那正接近青春期的女兒很漂亮,但如果她將自己跟許多其他同齡女孩相比,不覺得自己漂亮的話,你若不斷告訴她她有多漂亮,她就會認為你的讚美不誠懇,或是虛情假意的諂媚。這時,強調某些她特別出眾的具體優點,可能會更好。也許她沒有那種所謂的典型美,可是也許她有一雙深邃而美麗的眼睛。也許她有一頭濃密的長髮,或她的微笑極富魅力。通過強調這些具體的優點,你就使得她不再去想著那些她也許認為是缺點或不完美的地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她確實具備的美好之處。你也可以稱讚她的其他優秀之處,比如她的談吐,她的好成績,她親切友愛的性格。 你當然愛自己的孩子,可是重要的是,你要讓他們曉得這一點。他們需要你道出你的愛,需要看到你把它表現出來。要常常把對孩子的讚美說出來! Excerpted from "Keys to Kids", by Derek and Michelle Brookes (Aurora Productions). Used with permission.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