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護士引我進入祖母的病房。祖母雙眼閉著躺在病床上,看來是那麼瘦小纖弱。我在進房後便安靜地坐下來。 我正打算去神學院讀書,但卻缺少自信。我剛才放棄了一份可以上醫學院的全年獎學金,每個人都認為我犯了一個大錯。我迫切想要知道祖母的意見,但是護士警告過我,祖母已經很虛弱,所剩體力不多了。過了大約半小時之後,祖母似乎仍然毫無動靜,於是我便開始說話。突然她醒過來問說:「丹尼,是你嗎?」 她告訴我她的信仰如何支持引領她的一生。過了幾分鐘之後,我們可以感覺到四周充滿了一股平安的氣氛。我給祖母一個親吻,然後就打算轉身離開。然而我聽到她似乎在輕聲說些道別的話,於是我便靠近她聆聽,她說:「我相信你。」 祖母在當天晚上過世了,但是我在二十多年來從事基督心理學家的工作,曾經多次運用她所說的話。四個簡單的字可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丹尼孟高默利 *** 在我父親過世的前一個禮拜,我那時是大學四年級。他拉我在一旁,給我看他所收藏他曾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剪報,沒有人知道這件事。當我驚訝地問他為什麼他從未告訴我時,他回答說:「你母親勸我不要這麼做,因為我沒讀過大學。所以我私下這麼做,她對此事毫不知情。」 我的母親並非有意勸阻他這麼做,但是她曾說過對她來說顯然是事實的話,那就是,一個人若未受過高深教育,就不應該寫作。 我的父親並未因這種態度使而感到灰心,但是他確曾「把他的光藏在桌子底下。」他又告訴我他曾為「先進」雜誌("Advance" Magazine)寫了一篇文章,但是沒有被登出來。他說:「我想我這次所設的目標高過我所能達成的。」他告訴我他對寫作的興趣,以及他寄給「先進」雜誌他的作品之事,使我深受感動。沒過幾天父親在波士頓的一個地下鐵車站突然過世了,而就在他出殯的那一天,我們收到最新出版的「先進」雜誌,裡面刊載有他的文章!如果他沒有告訴我這個祕密的話,我是絕對不會閱讀那期雜誌的。 我把父親的照片連同那篇文章一起裝框掛在我的書房裡,每當我瞥見它時,就會想到如果曾經有人對他有信心的話,他可能已經成為一位作家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使人灰心沮喪的世界裡,到處都是些會貶低我們的人。當我們說出那簡單的幾個字--「我對你有信心」時,那將會使對方多麼快樂,以及感到受鼓舞啊! --佛蘿倫絲李陶爾 Photo by C. Szeto from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Flickr) [CC-BY-2.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2.0)], via Wikimedia Commons
0 Comments
初為父母時,他們深情地望著自己的孩子,並發誓永不傷害他,也不令他失望。作父母的為什麼會對孩子嘮叨不休,小看孩子,並變得不耐煩呢? 過分熟悉常常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和親近的人越來越熟悉,接著便不再像我們應該的那樣去珍惜和善待他們了。日常生活的坎坷開始對我們的關係造成損傷,我們從前所珍視的那種充滿光彩而嶄新的關係也開始日漸褪色。由於逐漸變得親密,彼此的缺點和弱點開始顯露出來,日常事務成了刻板的事情,我們一度視為珍寶的福分開始變成越來越沉重的擔子。 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那麼現在就輪到扭轉這一趨勢的時候了。這樣做需要有意識的努力,而且可能並不容易,尤其是假如這一問題已存在有些日子了;不過,這是可以解決的。數算你的福分吧。要使任何失去光澤的關係重現光采,最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擦亮你自己的這一半。不斷努力去成為你最初要成為的人,而對方則幾乎不需要任何直接提示,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改變。 * 每個孩子都具有良好的素質。找出別人的特別之處,並真誠地加以讚揚,不要吝嗇。假如你不能一下子發現,就應該往更深處去看。 愈是難以在別人身上找到特別之處,但找到時,這對你們雙方就愈是鼓勵和可貴。你若能發現絲絲縷縷的礦脈,只要你以讚美來讓你的愛之光燭照其上,它就會一直把你帶到主礦脈上。那孩子將向你敞開心門,你也將在他身上發現許許多多的優點。——夏儂•雪萊 (Shannon Sheyler) * 一個人的稱讚,可以產生極大的效應。——杉姆爾•詹森 (Samuel Johnson) * 激勵家、治療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發現:讚美會使我們繼續進步。這一點,上帝早已知道,而且事實上,這也是祂給予人類的一個基本創造。當我們曉得自己使別人高興時,我們會進一步努力使別人高興。當我們聽到別人告訴我們做得不錯時,我們就會想做得更好。——夏農•雪萊 * 讚美之於孩子們,猶如水之於花。用讚美去澆灌吧,然後看著他們長大。---—夏農•雪萊 *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乃是確信我們被人所愛——因自身而被愛,或者更準確地說,儘管有缺點仍被愛。——雨果 (Victor Hugo) * 愛他人、不嫌棄他人,乃是對他人最高的讚揚。——夏農•雪萊 摘自 《愛的方方面面》, © Aurora Productions. 照片由 David Castillo Domenici, www.freedigitalphotos.net
鄔南西 從教導和幫助照顧幼小孩子的經驗裡,我學習到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我能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功課呢!我喜歡我的教導過程條理分明、秩序井然,講究方法。但是最近,我了解到教導學齡前兒童方面,是他們在教導我呢。 當然,教學大綱和目標是絕對有幫助的,但保持靈活、有彈性也似乎是十分重要的。我要花時間真正聆聽孩子們、觀察了解他們的需要,學習如何能最有效地教導他們。當事情似乎沒有進展時,我要樂意改變計畫,或是改變活動,或是根據孩子們的需要,繼續去做某個能提供他們需求的事情。 經常那種臨時起意的點子,雖與我原先的計畫不同,結果反而最具鼓舞作用,且似乎最能滿足孩子的需要。讓學習成為一種開心而有成就感的經驗吧! 我最近在教導三歲半的巧柔,學習英文字母認字發音的簡單課程。無論我認為我的教學計畫是多麼棒也好,她看來興趣缺缺!然而有一天,她主動開始抄寫我在一張紙上寫的一些英文字母。雖然她寫得並不完美,但我按照她寫的字母發音,並稱讚她。她變得非常興奮,以致她自己想要開始寫這些字母,並學習正確發音。她問我是否可以用她知道的字母去做一本小書。結果,我用她已學會寫的字母,拼成簡單的單字,編成幾本故事小冊子。她非常喜歡,且學習得很快。我若繼續以我的方式教她的話,她可能會變得厭煩或毫無進展。然而,讓她帶領,依照她有興趣的方向去做,雖與我原有的計畫不同,結果反而更有效! 另外一個幫助我很大的事情,就是對小朋友們唱歌,或是和他們一起唱歌!那真會產生神奇的效力!有時,一個學步的小孩不開心或感到疲倦,我們兩人都需要鼓勵啟發,於是我們便一起唱各種歌曲──從字母表歌到聖經歌曲或童謠等等,這麼做讓我們感到振奮鼓舞。還有在往公園的路上,或是在不同活動之間,這麼做也行!小孩子不會介意我們唱得如何,只要開心就好了! 另外一點,我仍在學習的就是鼓勵!有人說鼓勵一個孩子,比糾正他的錯誤更重要。我發現這是真實的,即使很多時候,這麼做好像違反我本來想要做的事。因為給予人鼓勵,比起馬上糾正人,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自律。 我發現微笑可以是一種極佳的鼓勵方式!當你微笑時,你在讓孩子知道,你真的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這麼做,不僅鼓勵他們,也鼓勵到自己;而你會發現你真的很喜歡和他們在一起呢! 最後一點,我發現與各個年齡層的年輕人,包括青少年在內,都有效!那就是讓他們感受到你和他們在一起時很開心。讓他們知道你喜歡與他們共處,表露出你真的關心他們。他們感受到你真心關愛他們,那麼當他們確實需要一點糾正時,會比較容易接受。 愛永不失敗!愛會激發愛!快樂會激發快樂!積極的心態是有感染力的,讓我們用愛、溫柔、仁慈和喜樂之心來教導孩子吧! Article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Photo courtesy of Kodomut/Flickr.com 我們可經由仁慈和體貼的行為,對他人表示有信心,藉著改善我們周圍之人的生命,來改變世界。這裡有些實際的點子,可幫助你開始改變你的那個世界,一次改變一顆心:
基于文章『活躍人生』杂志。 喬伊絲•蘇婷 在我高二下學期,有些同學建議為高二和高三的籃球比賽做些準備練習。我心想這麼做可能蠻好玩的,所以就參加了。我練習時的表現很差,我的注意力較集中在朋友身上,甚於在比賽上。雖然有些競爭心較強的球員讓我感到神經緊張,但我決心要打完這場可能是我唯一的一場籃球賽。 整場比賽期間,儘管我的隊友們在努力奮鬥,但高三球隊一直保持領先。有兩次我一接到球就把它傳出去,就像是接到燙手番薯一樣,很高興能盡快把球傳走,直到…… 離比賽結束還有幾秒鐘之時,我們仍落後兩分。我的一個朋友成功地攔截了球。她盡力把球傳至很遠之處,而我驚慌地發現那球筆直朝我飛來。我很容易地接到了球,但接下來該怎麼辦呢?我的隊友們沒有一個在籃框底下。 我當時看來一定像是僵住了,不確定該怎麼做。就在那時,我看見我班上一位運動健將男孩──斯坦的臉。他正坐在觀眾席的前排,他喊道︰「就投籃啊!你做得到的!」 我還記得,我那時站在半場的位置,於是我面向籃框瞄準,然後用盡全力投籃。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就不太記得了。總之,那球不知怎的、奇蹟地在最後一秒鐘嘩的一聲投進了籃框,而我們贏得了那場比賽! 那是我光榮的一刻,每個人都圍到我身邊,而我卻在人群裡尋找斯坦。他終於過來祝賀我,而我對他說︰「謝謝你,斯坦,在我需要時對我表示有信心。你相信我做得到,而我真的做到了。」 當人群裡眾人的臉龐模糊,當人們的聲音聽來難以辨識,當我們的步伐蹣跚、踉蹌,在我們猶豫不決、缺乏信心之時,我們都需要有人像斯坦一樣,告訴我們「我知道你做得到的!」 ***** 你的孩子們需要看到你想要他們成功,並且你相信他們做得到。在他們絕望或傷心時,他們需要你來讓他們知道,他們可以拾起破碎的自己,並重新開始。他們需要知道,不論他們摔得多麼重,或經歷多少失敗,都可以重新站起來。他們需要知道,他們是贏家、是冠軍,你對他們有信心。 在歷史上,有許多人因別人對他們有信心,而締造出豐功偉業,或留名青史,或帶來新發現,或創造出新發明,或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作品,或唱出天籟樂章,或成為他人的啟蒙者,或讓世界變得更為美好。 許多偉人之所以能扭轉不可能,化危機為轉機,並克服重重困難與危險,往往得助於別人對他們的信心與信念。假使他們未曾受到激勵,很可能仍是個無名小卒,但因著這股信心與信念的力量,他們得以超越自我。 在這些偉人中,許多人起初並不被看好,或完全遭到否定。許多偉大的老師、科學家和發明家曾被認為是智能不足的孩子。有些知名運動員曾因被告知他們不夠健康、太瘦弱或肢體殘障,不夠資格參加第一回合的比賽。有些才華洋溢的作家與演說家,在他們剛開始時連話都無法表達好。還有些舉世聞名的舞蹈家、歌手與演員,他們對於第一次試鏡時,因「缺乏天份」而慘遭淘汰仍記憶猶新。 許多人失敗了,並錯誤連連。許多人曾表現出無限潛能,但卻一再地受挫,然而直到最後,他們因著別人對他們的信心,重新燃起堅持不懈的力量,終於締造成功。 Courtesy of Activated (活躍人生) magazine and www.anchor.tfionline.com
戴可思 上帝給了我十二個美麗的孩子──八個女孩和四個男孩。當他們年紀小時,我忙於照顧他們,幾乎沒有時間休息。而現在,我的孩子大部分都長大了(最小的是14歲),我非常倚賴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就在我思考感恩這件事之時,我接到我老三的電話。我把我感謝之心轉達給她,而她回答說:「媽,你需要告訴你的孩子這些事情。當他們聽到他們對你來說是那麼寶貴時,他們會非常開心的。」這正是我在想要做的事呢! 在過去34年裡,我十二個孩子剎那間就都長大成人了。這聽來似乎互相矛盾,但是真實的。我現在再三體會到我的孩子對我來說,是多麼可貴的財寶。我所能說的就是謝謝你,謝謝你,謝謝你。 我感謝我的孩子,他們教導我那麼多重要的人生功課。 我感謝我現在仍然與一些孩子們同住。 我感謝他們其中有些已展翅高飛,不再與我同住。 我感謝他們記得有時會打電話給我。 我感謝當他們心裡煩亂時,仍會打電話對我傾訴。 我感謝當我住院時,我那些長大了的孩子們來探望我。 我感謝當我病倒時,我的孩子們因此而哭泣。 我感謝當我需要鼓勵時,我的孩子會讓我發笑。 我感謝每當我過生日時,我其中一個女兒一定會為我烘烤一個蛋糕,並為我做一頓美味的生日 大餐。 我感謝每當我的生日快到時,我的孩子就會打電話給我,問他們該為我買什麼禮物。 我感謝我的大女兒每到年尾,就會列印並寄給我一本家庭照片影集。 我感謝我的孩子令我感激讚賞他們有的各種不同個性和特徵。 我感謝那些叫我奶奶、婆婆的孫子們,還有妥善照顧我的孫子的孩子們。 我感謝當我經歷試煉時,我的孩子會聆聽我。 我想要對我每個孩子說:「我需要你。我感謝你。你真是太棒了。」 當我領會到對人表達謝意的重要性時,我的思路不禁逐漸轉向耶穌──那位最該得到感謝的人。我不知道我是否曾對祂表達足夠的謝意。在我生命裡的每件事物中,我最感恩的就是祂。因為有祂,我才能愛其他人;因為祂給了我的愛,我才會想要同樣去愛其他人。 我曾聽說,讚美會帶來上帝的能力,我相信這是真實的。當一個人疲倦時,讚美會使你重新得力。就在我坐下來寫這篇感想時,我原先覺得相當疲倦,但在我開始讚美之後,我感覺體力被增添了。我開始寫的是感恩,現在我要以讚美來結束! Article © The Family International. Photo copyright (c) 123RF Stock Photos --唐娜勞生寫 儘量對孩子說「好」,而不要說「不行」 紐約兒童精神病專家攝格杉革博士說:「對孩子說好、好、好的力量,總是大過說不行。」讚美是管教的最佳方法。這麼做為你的孩子之需要和欲望,設定了一個限度。 杉革博士說:「當你看到你喜歡的事情,你臉上便發出喜悅的神情時,那麼當你臉上沒有那份喜悅神情時,則表示你不喜歡你所見到的事情。等到當你的女兒沒有把食物打翻時,就讚美她保持整潔的能力。」 羅貝琴博士說:「經常尋找可以讚美他們的地方,來正面加強他們的好行為習慣。這是使行為改變的最有效之方法。貶低、責打、或懲罰式的說『不行』,在當時看來似乎較為有效,因為問題馬上停止了;但是,當他們想對你作出那種『回報你』的伎倆時,問題便又會發生了。」 不要以你的孩子做到或沒做到的事,來判斷他(她)是否有出息 羅貝琴博士說:「絕對不要對你的孩子說『我愛你,因為你清理你的房間』;你可以說:『你把房間清理得好乾淨。』還有,不要對他說:『你是個壞孩子』;你可以說:『不要這麼做,我不喜歡你現在的行為。』絕對不要告訴一個孩子,她是你失望的起因,諸如說:『你看你的所作所為,對我有多大的影響。』」 也絕對不要以遺棄孩子作為威脅他們的方式,諸如說:「你可以去和你父親住在一起。」這種心理虐待可造成孩子心中深藏自我無價值感,並使得他終生感到無法信賴他人。 鼓勵孩子嘗試去做合理的冒險之事 藉著讚美你的孩子,讓他們知道你了解他們可能會失敗,這樣去幫助你的孩子奮勇向前、有所成就。讓你的孩子知道,當他們失敗時,你會在那裡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不是在當他們跌倒時幫助他們站起來,而是鼓勵他們自己站起來,重新振作及再次嘗試。 貝絲的母親教導她,她有時需要冒失去朋友的險,來挺身辯護她的信念。十一歲的貝絲說:「在學校裏有一群孩子,他們故意給一個新同學麻煩,我知道他們不該這麼做,但是我不想多說什麼,因為我怕他們會生我的氣。所以我告訴了媽媽,她說我應該告訴他們,我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對的,我不會再同意他們的作法。當我那麼做時,我感到有些害怕,但其結果卻令我感到驚訝。他們不但沒有譏笑我,或是生我的氣,相反地,他們開始尊重我。媽媽因我挺身辯護我認為是對的事而大大讚賞我,那使我覺得更受到鼓勵。」 用讚美的方式來幫助你的孩子完成工作 當你的孩子若因為他在著手的活動,無法馬上獲得結果而感到氣餒時,你可以用讚美來幫助他把事情完成。 彼得的媽媽說:「那天晚上,彼得一直拖延不肯做他的功課,他使盡所有方法來避免完成它,直到最後一分鐘。我告訴他說:『彼得,你到現在為止,功課已經做得那麼好了,你真該得到大大的讚賞。你只須再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完成它了。那時我真會以你為傲呢。』結果他就去做他的功課,把功課做完了,自己也覺得很滿意。這樣到最後,他將會學習如何督促自己去再稍微努力一下,便可以完成一項工作。」 --唐娜勞生寫 每個人都需要讚美,特別是孩子們。早在他們尚是兩、三個星期大時,他們就已會集中注視母親的臉龐,來尋找那份讚許他的特別神情。心理學家博尼絲伯克博士指出「一種積極、充滿笑容、在接納那個孩子、似乎在說:『我真幸運有你做我的孩子』的神情,建立一個嬰兒的自我價值感。」 充滿善意的觸摸和聲調,也能幫助嬰兒們感到被愛和被接納。反而言之,嬰兒若不斷感到不被讚許,他們靈性上的天線已經被調入這種頻道時,這麼一來,不安的心態就會開始在他們心裏生根成長。行為主義的領導解說者B.F.史齊納說:「在改進行為上,讚美是最有效的工具,它不但激勵我們去有更良好的表現,並且鼓舞我們去做大膽創新的事,以擴展我們的生命。」不論在生命中任何階段也好,接受或給予讚美都可以改變我們和那些在我們四周之人的生命。對一個孩子來說,這種轉變可以是驚人的。 羅貝琴博士說:「當那些父母親告訴我有關他們孩子行為上的問題時,我會問他們是否經常讚美他們自己,和彼此讚美。然後我又會問他們,他們一天中會讚美他們的孩子幾次。他們通常都會非常驚訝的發現,他們很少這麼做。所以我們就從這一步開始︰我們把讚美的次數增多。」 蒙娜說:「我以前教四歲大的孩子,而我總會常常讚美他們。後來有一天,班上來了一個非常霸道、愛欺負弱小的男孩。我所採取的作法就是,我故意忽視他霸道的行為,而當他做好時,則讚美他。其結果非常令人驚奇,只在四天之內,他就停止做他的壞行為。他只想要被別人以對待好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 要明確、立刻地去讚美,但不要加上任何附帶聲明 當一個孩子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一概得到讚許,諸如對他說「你做得很好,你真行」等等時,那會導致他不知道他到底有能力做些什麼事情。伯克博士說:「我曾經在學校裡看過像這樣的孩子,他們缺乏魄力,他們不想參與任何工作或遊戲,他們只是消極地坐在那裡,等著別人來對他們大加讚許。」 安是兩個青少年的母親,她說:「以前,我所做的每件事,不論它們是否值得注意也好,我的父親都會讚美我。我知道他是在盡力給予我精神上的支持,但這樣做使我從未想要去努力工作,也從未設定過任何特定想要完成的目標。我設法對自己的孩子誠實點,當我注意到一些真的值得讚美的事情時,我才會大大讚美他們。」 伯克博士也同意這種說法,讚美應該和某種行為相關。「你對孩子說:『我真以你為榮,你把東西那麼整齊地放回去』,或是說:『你這幅圖畫畫得真好』,這樣說讓你的孩子能夠清楚地了解你讚美他的原因。」 你不但必須以明確的方式去表達讚美,而且應該立即去做。不要等爸爸回家之後,才稱讚莎莉自己會綁鞋帶。那時讚美的效果就會消退了,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當你讚美時,要當心不要加上附帶條件之類的評語,諸如:「你做得很好,但是…」或是:「你表現得不錯,但是看看小強的表現有多好。」羅貝琴博士說:「不要用以下的評語來使你的孩子掃興失望,如:『你這次成績全是甲等,真是好棒,要是你每次的成績都是這樣就好了!』也不要說:『這些甲可真不錯,但怎麼會有這個乙呢?』」 你讚美時必須是真心誠意的 你可以用各種可能用的讚美方法,任何實際說出來或不使用言語的表現方式。但以理史坦博士說:「諸如『哇!』、『好棒!』、『你做到了!』,或對他們微笑、眨眼、點頭,這樣做都可產生奇效。只是當你這樣做時,你必須是發自真心的。如果你的孩子能感覺到你真的在以他們的想法來看事情,並重視他們的感受的話,這麼一來讚美會具有很大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能體會到他們的感覺 安奧斯坦博士說:「你能給你孩子的最佳禮物,就是你能體會到他們的個性感受。你要先設法打量情況,及去感覺到孩子在當時需要怎樣被稱讚。」 當你的孩子兩歲以後,她會擴張她學習的領域,她將會開始了解如「很好」、「太棒了」、「我以你為傲」之類的字眼。但是不論孩子在任何年齡階段,是嬰兒、兩歲大或是十六歲大也好,你都需要極大的洞察力,才能知道你孩子暗地裏想要從你那裏聽到的是哪種稱讚。 花時間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可幫助你認識他所發出的信號。如果你不聆聽的話,你就聽不見。如果你不觀察的話,你就看不見他對自己、對他的世界和對他的能力的想法如何。 彼得•斯多瑞 今天,我試聽了一首未成品歌曲。我以前也曾試聽過很多這樣的歌曲,但這一首聽起來異常刺耳粗糙。我嘗試不要讓它使我受不了。我的朋友在按鈕播放這首歌之前,已警告過我,這只是個未成品,但我在心理上仍然還沒完全準備好。我希望他沒注意到我如坐針氈的樣子。 在默默承受了大約一分鐘私下的痛苦後,上帝終於使我明白了一件事。 「那隻是一個未成品,」祂對我內心說。 「我知道,」我回答說:「可是它實在太難聽了。」 「你必須以作曲家的角度來聆聽它,有如聽到以後的成品,而不是現在的樣子。」 「這樣的看法倒是挺有意思的。」 令我驚訝的是,那方法立刻見效。當我仔細聆聽那首歌,不理會背景的噪音、沒跟上的節拍以及走音的部分後,那首歌其實蠻好聽的。整首歌的曲調旋律,原來是那麼美麗而令人輕鬆愉悅,與歌詞本身配合得恰恰好。我期待聆聽最後的成品,而且我這樣告訴我的朋友。人們一生都在犯錯;他們說錯話,做錯事,有時會一犯再犯同一個錯誤,有時則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後果。 當我們能夠這樣去看待我們的孩子們,即不去看他們現在的樣子,而是以看到他們將來會成為的樣子去看待他們時,每個人都是贏家。他們不須是完美的,給他們犯錯的餘地,讓他們從嘗試及錯誤中學習,因此而不斷成長。 愛的催化劑 雪儂•夏勒 每個人都有優點。在他人身上找出一些你能真心稱讚的具體事情,然後就慷慨地讚美他們吧。你若無法馬上找到任何值得讚美的事,就往更深的層面找找看。你愈是難以找到那特別的優點,當你找到它時,這對你們兩人來說都很可能是更大的獎賞。你若甚至能找到一個優點的蛛絲馬跡,就以讚美的方式來用愛光照在這一點之上,好使它閃亮發光吧。這可能會帶領你直接到達寶藏的主礦脈呢。你的孩子們將會願意對你敞開生命,你也將在他們身上發現許多美好的地方。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建立成功特質的基礎:我們一般都認為,事業生涯始自於學校畢業、找工作之時;但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我們的事業生涯幾乎是從受孕那一刻便開始了,而在我們上學以前就已被塑造好。當我們還在子宮裡,有許多因素就已影響了我們的未來生命的。根據文獻報告,早自我們出生前四個月,就能接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生之後,我們接受的觀念與我們週遭的環境,對我們的未來有極重大的影響。
模仿我:孩子穩固的基礎在於堅實的道德觀念。教導孩子要誠實、自己卻做不到的父母,會造成真正的問題。 比如說,假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說實話,但是電話鈴一響,便對接聽的孩子說:「別說我在家。」他們向孩子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如果孩子可以為父母說謊,當然也就可以對父母說謊。 家是建立道德價值觀的地方。羅斯福總統曾說:「培育人的智力而不培育人的心靈,是為社會製造一項威脅。」約翰霍普金大學校長穆勒總結道德價值間的相互作用說:「如果不能激發學生心中的道德價值,大學所製造出來的只是具有高度技巧的野蠻人罷了!」作有效的父母,也要視孩子對你的信任度而定。如果孩子認為父母真的相信自己所教導的,知道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就會信任父母,並且對父母的教導作出積極的反應。如果父母稍帶虛偽,就完全不能讓孩子學進心裡了。如果我們說:「別照我做的去做,要照我說的去做」的話,那麼我們對孩子的教養就是失敗了。 人格才是導致安全與致富之道:有人在J.P.摩根先生生前時問他,什麼是最佳的銀行擔保物,他毫不遲疑地回答說:「人格。」威廉雷克這樣說:「經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課是,一般來說,成功在於一個人的品格,遠超過在於他的才智或機運。」 尋金:一度卡內基是全美最富有的人。在他幼小時,便從蘇格蘭家鄉來到美國,開始時做盡各樣雜工,最後終於成為美國鋼鐵製造大王。有一個時期,他手下竟多達四十三名百萬富豪為他工作。在那時,百萬富豪是很稀有的事,保守地說,當時的百萬元,大約相當於今日的二千萬元。 記者問卡內基:「你如何僱用四十三名百萬富豪來工作?」卡內基回答說,那些人開始為他工作時並不是百萬富豪,而是後來工作的結果。 記者接著又問:「你如何將這些人培養成如此有價值,付他們那麼高薪?」卡內基回答說,人才之培養猶如採掘金礦。採到金礦時,要除去好幾噸重的泥土,才得到一盎司的金子,但是人進礦坑裡不是尋找泥土,而是尋金去的。 這正是父母培養積極成功的孩子的方法。不要去找毛病、挑瑕疵、猛責備。耍去尋金不是掘土,要去尋善處,不是掘壞處。要去發現生命的積極面。正如生命中所有其他事情一樣,我們在孩子身上去找尋愈多優點時,就能在他們身上找到愈多的優秀品質。 尋找優點並給予讚美:當你找到優點(這是很容易的事)時,要仔細清楚地告訴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那優點。要讚美孩子,並記得常常這麼做。幾乎所有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但不幸的是,他們往往沒有對孩子說,這是很可惜的,因為讚美是建立信心一種很有效的方法。讚美是那麼有效,以致世界著名的鈴木小提琴班,在教二至四歲的孩子開始學琴時,先教他們鞠躬。因為老師知道,孩子一鞠躬,觀眾一定會鼓掌,而「鼓掌是我們所發現最好的激勵者,那能使孩子感到演奏和自己本身都是很美好的。」 在每個人身上和在每個情況中尋找優點,是一種要努力學習的技巧,但是因為我們愛孩子們,所以我們就必須做這樣的努力。身為父母,我們必須常常練習,當個對優點有敏銳發現力的榜樣,孩子們就自然會學得這種致勝的特質,甚於我們不斷的教導。 享有尋找優點的好處:一九八四年九月,一個家庭關懷組織作了一項研究,把六十名學童分成三組,每天連續加以算術測驗。第一組總是被人因前次成績而讚美,第二組總被人挑毛病,第三組總是被人忽視。結果那些受讚美的孩子進步神速;那些被批評的孩子也有進步,但是進步不多;唯有那些被忽視的孩子幾乎完全沒有進步。 舒華伯(美國鋼鐵工業鉅子)說:「我所閱歷過的人,無論地位多高,總是在被讚許的境況下,比在被批評的環境下,而能夠盡更大的努力,把工作表現得更好。」同樣地,那些受讚許的孩子,比那些不斷受批評的孩子,就會較愉快、較有成果表現、也比較願意聽話。 達成目標: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特殊秘訣。在一天中,有兩個最重要的灌輸積極思想的時間,一在清晨,一在晚上。有些心理學家估計,一個人每天所碰到的第一件要事,會比接下來的五件,對你的思想和態度要產生大得多的影響力。因此,你定意要以非常積極的思想開始一天,這是極重要的。 第二個重要的灌輸時間是在晚上。多年來,我就寢前總會看些積極的讀物。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