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莎·李克樂 當我還是個青少年時,我自以為無所不知。我缺乏安全感,卻滿腦子觀點,而且還是相當偏激的觀點!回想當年,我對父母深感愧疚。我敢說,我不是個容易教養的孩子,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我不喜歡我的父母比我有些朋友的父母嚴格,於是我就像很多青少年一樣,故意與他們保持距離。我確信我的父母不了解我,而我是對的,他們的確不了解我!他們的其他孩子,沒有一個像我這樣。我會質疑每件事,很難遵守規矩。然而,儘管我外表很強硬,內心深處卻希望能找到一個真正了解我的人。 有一天,在一個聚會上,我發現自己竟是唯一的青少年。當大人們三五成群地交談時,我就獨自到一個角落坐下來觀看,直到一個名叫裘伊的女士走過來跟我攀談。後來,我終於敞開心,把自己所有的煩惱都告訴了她。我暗想,她可能會給我一頓說教,可是,她只是聽我訴說而已。這讓我可感覺到她真的關心我。她絲毫沒有看低我的態度,或企圖改變我的看法;她只是在盡力了解我。 那次談話開始了我們七年之久、同甘共苦的友誼,直到裘伊去世。我們花時間一起散步,有時寫短簡給彼此,講些當面難以表達的事。即使後來她搬到一個遙遠的城市去,我們仍透過電話和信件保持聯繫。在那七年裡,有很長一段時間裘伊病得很重,甚至隨時都可能會過世了,但我從未聽她說過一句怨言。她總是那麼開朗,對人滿懷熱情。 裘伊教導了我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可以做我自己。同時,她也教導我要設法了解他人的內心,不要光看外表。有時甚至不去看他們說什麼,而只是接受他們,向他們表現出無條件的愛。雖然我們全都似乎千差萬別,但我們的內心都一樣,都需要被愛、了解和接納。當有人看到我們的需要,並滿足它時,我們就會像花朵一樣綻放。 Courtesy of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0 Comments
初為父母時,他們深情地望著自己的孩子,並發誓永不傷害他,也不令他失望。作父母的為什麼會對孩子嘮叨不休,小看孩子,並變得不耐煩呢? 過分熟悉常常是導致這一切的罪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會和親近的人越來越熟悉,接著便不再像我們應該的那樣去珍惜和善待他們了。日常生活的坎坷開始對我們的關係造成損傷,我們從前所珍視的那種充滿光彩而嶄新的關係也開始日漸褪色。由於逐漸變得親密,彼此的缺點和弱點開始顯露出來,日常事務成了刻板的事情,我們一度視為珍寶的福分開始變成越來越沉重的擔子。 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那麼現在就輪到扭轉這一趨勢的時候了。這樣做需要有意識的努力,而且可能並不容易,尤其是假如這一問題已存在有些日子了;不過,這是可以解決的。數算你的福分吧。要使任何失去光澤的關係重現光采,最快捷有效的辦法就是擦亮你自己的這一半。不斷努力去成為你最初要成為的人,而對方則幾乎不需要任何直接提示,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改變。 * 每個孩子都具有良好的素質。找出別人的特別之處,並真誠地加以讚揚,不要吝嗇。假如你不能一下子發現,就應該往更深處去看。 愈是難以在別人身上找到特別之處,但找到時,這對你們雙方就愈是鼓勵和可貴。你若能發現絲絲縷縷的礦脈,只要你以讚美來讓你的愛之光燭照其上,它就會一直把你帶到主礦脈上。那孩子將向你敞開心門,你也將在他身上發現許許多多的優點。——夏儂•雪萊 (Shannon Sheyler) * 一個人的稱讚,可以產生極大的效應。——杉姆爾•詹森 (Samuel Johnson) * 激勵家、治療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發現:讚美會使我們繼續進步。這一點,上帝早已知道,而且事實上,這也是祂給予人類的一個基本創造。當我們曉得自己使別人高興時,我們會進一步努力使別人高興。當我們聽到別人告訴我們做得不錯時,我們就會想做得更好。——夏農•雪萊 * 讚美之於孩子們,猶如水之於花。用讚美去澆灌吧,然後看著他們長大。---—夏農•雪萊 *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乃是確信我們被人所愛——因自身而被愛,或者更準確地說,儘管有缺點仍被愛。——雨果 (Victor Hugo) * 愛他人、不嫌棄他人,乃是對他人最高的讚揚。——夏農•雪萊 摘自 《愛的方方面面》, © Aurora Productions. 照片由 David Castillo Domenici, www.freedigitalphotos.net
編輯自parenting.com 商店買的玩具沒什麼不對,但以下是些你能做得更好的有趣、激發孩子學習的事: 1.強調「啊哈!」--把你的嬰兒當作是一位初露頭角的科學家,留意他啟示你的片刻:在洗澡時所露出的微笑,意味著「是的!當我在水裡時,我可找到橡膠鴨子!」揮動的雙手意指「當爸爸做那個表情時,他就是要搔我的癢了!」當你的嬰兒對時,就滿足她單純的預期,分享她的喜悅。 2.當你的嬰兒醒著時,抱著他直直的坐或站起來。當嬰兒坐或站著、而不是躺著看東西時,他可以看得最清楚。因此把他放在你的大腿上來讓他看新物件;當你帶他參觀他的新世界時,把他放在你的肩上,所以他可以看東西。 3.發展嬰兒臉部和口頭的對話。甚至在嬰兒牙牙學語以前,你就能看見她試圖模仿你的臉部表情。表露出不同的表情,看看她會多麼感興趣吧。「聆聽」她的表達方式和作出回應吧。 4.跳舞。為了滿足你的嬰兒對移動的渴望,就帶他在房間四周跳華爾滋舞,溫柔的來回搖擺,抱著他緩慢上下擺動;坐在迴旋椅裡,當你旋轉時看看他怎樣回應吧。 5.鼓勵嬰兒去辨別味道。把她的嘴當作是個感性的飛行探測器,在她的個人太空裡收集數據。避免太小、銳利或骯髒的東西,讓她舐湯匙,咬咬杯子,或嚼一片麵包皮。 6.大聲讀出來。不要擔心「困難的字」。一個嬰兒聽到他最喜愛的聲音,以不同音調閱讀童謠、書,他就會越入迷。選擇重複使用同樣字句的書,因為嬰兒喜歡聽到自己熟悉的事物。 7.唱歌,有沒有歌詞都可以。忘了你最喜愛的催眠曲的歌詞嗎?哼出來吧。沒有子音和母音的簡單撫慰音樂,經常更激發嬰兒學習。 Image courtesy of taoty at FreeDigitalPhotos.net
Keith Phillips 當我兩個長大成人的孩子最近自己添了新生兒時,我不禁再次確認多年來已經知道的事︰為人父母會使人的長處充分發揮出來。新作父母親的人可立即在情感與生理上感受到那份影響,一個是第一眼看到新生兒時所產生,並隨時日增加的愛之情誼,另一個則是睡眠被打斷、時刻表改變和做事優先順序的調整。不過其中還有更微妙的變化,通常別人會最先注意到的,就是上帝特別加在新作父母身上的光輝,和他們為了滿足嬰兒需要,而付出額外心力及犧牲時,變得更為成熟。 過去我曾確信帶個新生兒回家,是我感到最驕傲的時刻,而每次的確也是這樣。但現在我會說還有更驕傲的時刻,因為對已成為祖父級的我來說,每當新生孫兒出生時(我有十一個孫子),我會感到加倍的驕傲。不但為我的新孫兒,也為他們的父母感到驕傲。 現在你知道我是一位祖父了,你可能也想知道我有沒有一些可以給年輕父母的祖父級建議,那我就告訴你好了。除了那通常的「三大點」--即無條件地愛你的孩子;常常告訴他們你愛他們;而且最優先要做的事是,要與他們一起花高品質時間;除此之外,我認為父母所能做到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讓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 你若像大多數父母那樣,你當然會希望你的孩子是優秀的。嘗試幫助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固然好,但有時我們也許會把對他們或自己的期望定得過高。反正你或他們永遠都不會是完美的,因此學習在他們成功時為他們慶祝,而其餘的事就不要去擔心了!努力對他們表達愛與信賴,而不是要求完美。這樣,你將會建立一個可幫助你們渡過一切的、終身的親子情誼。快樂地養育你的子女吧!對那些得到加倍祝福的人,在此祝你快樂地享受做祖父母的時光! Courtesy of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Used with permission. 我們可經由仁慈和體貼的行為,對他人表示有信心,藉著改善我們周圍之人的生命,來改變世界。這裡有些實際的點子,可幫助你開始改變你的那個世界,一次改變一顆心:
基于文章『活躍人生』杂志。 要向孩子表達愛,可廣泛的分為四個方式:眼睛的接觸、身體的接觸、集中注意力以及管教。人們今天最過分注重的方式就是管教,到排除其他三個方式的地步。
每天我都看到用這種方法養育孩子的成果︰當孩子還年小時,他們或許太過安靜、有些悶悶不樂和內向,但是都有很好的行為。他們都缺乏一個被愛所養育長大的孩子所有的自動自發、好奇心和孩子式的朝氣。當這些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就發生了行為上的問題,因為他們與父母之間缺乏情感上堅韌的聯繫。 眼光的接觸 什麼是眼光的接觸?那就是直接看進另外一個人的眼睛。 當我們瞪著孩子們的眼睛時,我們發現他們便會給予我們最多注意力。我們可能會在給予指示、叱責或批評時對孩子們這樣做,那真是大錯特錯。 當父母隨意以負面的方式來運用這種有力的管教工具時,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以負面的態度來看他的父母。 父母可能有甚至更壞的習慣,就是藉著避免孩子的目光,來做為處罰他們的方式。這樣做是殘酷無情的,而我們經常對自己的配偶這樣做。(誠實的承認事實吧!)有意的拒絕與孩子的目光接觸,通常比體罰更令孩子痛苦。那能使孩子感到心碎! 我們對孩子表示愛的方式,不應該在於他們取悅我們與否而定。不管情況如何,我們都應當持續而堅定的表示我們的愛,我們也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處理不良的行為。 身體的接觸 要向我們的孩子表達愛,最明顯的方法就是以身體的接觸來這樣做。但是令人驚奇的是,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大多數的父母只在必要時才觸摸他們的孩子,例如幫他們穿脫衣服或坐到車內。否則,很少有父母會利用這種愉快又輕而易舉的方法,來給予孩子他們迫切需要的無條件的愛。 我不是僅指擁抱、親吻之類,而是包括各類身體上的接觸。這樣做其實是那麼簡單,就如拍拍孩子的肩膀、輕輕的戳他的肋骨或撥撥他的頭髮。這些父母不知道他們正在錯過最寶貴的機會,因為他們手中擁有確保孩子感情健全以及成為成功父母的方法。 去年夏天,我八歲的兒子參加棒球聯盟隊,我坐在看台上看他打球。球賽進行時,我特別注意到一個父親,因為他知道如何使用眼光和身體接觸這個秘訣。 這位父親經常將手放在孩子的手臂上,有時用手臂環抱孩子的肩膀,或者拍拍孩子的膝蓋。偶而他會輕拍孩子的背,或當有人說一句幽默的話語時將孩子摟近。你可以看到,這位父親儘可能的在適當的時機、及父子兩人皆覺得自然的時候,運用身體的接觸。 安娜•普林尼 那是個特別悶熱的夏天,我和兒子傑佛瑞已經旅行了好幾個小時,現在全身疲憊的坐在義大利北部一間通風不良的巴士站候車室裡。「我一定得來嗎?」他咕噥著說。 我當初是怎麼會有這個主意的呢?把一個十四歲大的男孩從他那些朋友那裡拽走,去探望他的祖父母,這對一個青少年來說,顯然不是什麼好玩或有意思的事。 我們仍必須等一個小時,才能搭乘巴士,以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候車室裡沈悶的空氣和我們倆人之間的沉重氣氛,我不知道這兩者之間哪個更糟糕。「你想吃點冰淇淋嗎?」我問道。 我這麼做通常會有效,至少以前是。但這次不管用了。「不想!」他斷然拒絕:「我不需要。」我的小男孩已長大了。 我快沒耐心了。「好吧,那我自己去買冰淇淋了。」我拿起錢包往車站的咖啡店走。 當我回來時,傑佛瑞正與一個比他年長一兩歲的男孩子說話。「以馬內利是羅馬尼亞人,」傑佛瑞介紹:「但他的義大利語說得很棒。他同媽媽和兩個妹妹住在附近的一輛拖車裡,他還做些零工來補貼家用。」以馬內利性格開朗、舉止有禮,他說他願意做幾乎任何工作。 因為我回來,他們的交談中斷了一會兒,不過現在又熱絡地聊了起來。當傑佛瑞告訴以馬內利他曾經參加一個位於羅馬尼亞提密索拉的夏令營時,以馬內利感到很興奮。 「我就來自那裡!」他說。我看得出以馬內利因為能找到一個和他年齡相近的男孩一起聊天和放鬆,真的很開心。同時,傑佛瑞看來也很高興認識這個男孩,並對他的生活很感興趣。這男孩雖然與傑佛瑞年齡相近,卻已在供養自己的母親和妹妹們。 當我們要上車時,傑佛瑞為以馬內利和他家人禱告,還送給他的家人一些錢。 「媽,」當我們上車就座後,傑佛瑞小聲地對我說道︰「這比冰淇淋好一百倍!」 有時當我們不開心或沮喪時,只須付出一點自己,就可幫助忘記我們的挫折,和感覺好多了。 安娜•普林尼是Per un Mondo Migliore(http://www.perunmondomigliore.org/)的創立者之一。這是一個人道慈善組織,自1995年起就已在前南斯拉夫活躍地服務。 © 2002-2013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詹姆士達布遜寫
狂暴而任性的意志! 就像一條狗偶而會向牠主人的權威挑戰,一個小孩子也必會做相同的事,只是更經常罷了。這個發現並不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它代表人性的一個特點,而那些寫有關管教方面書籍的所謂「專家們」卻很少認出(或承認)這一特點。我尚未能在任何一本提供給父母及老師的教科書中,找到他們承認大多數父母及老師們經常在面對的掙扎,那就是與他們的孩子們之間的那場令人疲累的意志對抗。成人的領導權很少是未經考驗即被下一代所接受,這些被要求順從其指導的孩子們,他們必須先「考驗」一下並發覺此領導權是值得他們效忠順服的。 但為何小孩子是如此好鬥呢?人人皆知小孩子是愛好正義、法規、秩序和安全界限的。那麼,為什麼父母不能以平靜的討論、解釋和輕拍他們的頭來化解這一切衝突呢?答案就在小孩子那令人好奇的價值體系,他們尊重力量及勇氣(他們同時也需要得到愛)。 因為孩子們尊重力量和勇氣,使得他們想知道他們的領導者到底有多「強」。他們有時違抗父母的教導,就是為了要考驗一下這些掌權者有多堅決。這個叫做「向領袖挑戰」的反抗遊戲,連極年幼的小孩都能令人驚訝地玩得很出色。這種反叛能夠種下個人災難的種子,而且這些種子長出來的多刺雜草,可能會在以後那麻煩的青春期時,長成一片混亂纏結的荊棘叢。 當父母拒絕面對他孩子叛逆的挑戰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會起變化。小孩子開始不尊重他的父母親,他認為他們不值得他對他們效忠。更重要的是,他懷疑如果父母真的愛他的話,那麼他們為何會讓他做這樣有害的事呢?童年期的一個極端矛盾之處是,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們希望他們的父母來引導他們,但又堅持他們的父母必須贏取這項領導權。 對於那些身為具有專制獨立個性的小孩的父母們,我最懇切的建議是,要他們從孩子極年幼時即開始來塑造他的意志力。雖然以下之推論很難證明,但我誠心相信,反叛心強的小孩子是屬於將來具有無法適應社會的「高危險群」。我也必須強調,整體來說,這種情況並不完全是悲觀的。個性倔強的小孩可能比他聽話的弟兄們,更具有特性,並更有潛力去創造出一個有成果的人生。然而,這種潛力的發覺,可能有賴於孩子幼年期,是在一個管教堅定而充滿愛心的家庭環境長大的。因此,我再重複一次我的忠告,儘早在他學走路的時期就開始塑造他的意志。(注意,我並沒有說壓制、毀滅或摧毀他的意志。) 叛逆或是不懂事? 問題:我不確定我是否真的了解故意的反抗和年幼孩子的不懂事這兩者的差別,你能解釋嗎? 回答:正如其名,故意的反抗是一種明知故犯的行為,這只發生在當小孩子明明知道他的父母所要求期望的事,卻傲慢地選擇去做相反的事。簡言之,即是拒絕接受父母的領導權,譬如說,當你叫他時,他反而跑開,尖叫無禮,明顯故意不服從的行為等等。相反地,年幼孩子的不懂事、無責任感,其起因是因為忘記,意外,錯失,短暫的注意力,挫敗的忍受力低,不成熟等等。在頭一個情況中,小孩子明知他錯了,並等著看他父母的反應;而第二種情況,他只是不小心犯了一個未預知後果的錯誤。依我之見,為了灌輸責任感而採用肉體的處罰是不對的(當然,除非這個小孩子叛逆地不肯接受。) 喬伊絲•蘇婷
我那時是八歲大,經由做些家務雜事,來學習勤勉。我在紐約州北部蒲萊斯頓鎮附近的牧羊農場長大,我們四個孩子之間,總需分擔起許多責任。我年紀最小,所以一向會得到我想要的,也就是最容易的工作;但後來我年長的兄姐,因農事在外而更忙碌時,更多責任就落在我身上了。每當爸爸要我做件新差事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又長大了。我想要表現出我有多麼負責任。 那是個特別寒冷的春天,正值母羊開始生小羔羊之際,發生了一場兇猛強烈的暴風雪。爸爸把新生羔羊聚集起來,並把最虛弱的帶進廚房裡,所以牠們可以在煤爐旁的硬紙板箱裡睡覺。牠們就這樣依偎在乾草堆裡,最先幾個夜晚倖存了下來。爸爸會很早就起床,用裝著母羊奶的奶瓶餵給羔羊喝。在最初幾天,我很熱心的幫忙爸爸。我很喜歡觸摸羔羊初生時,柔軟而溫暖的深灰色羊毛。我也喜歡聽牠們咩咩叫的聲音,和急切地吸吮我手中奶瓶的模樣。我喜歡那種長大了和可以幫忙的感覺。 爸爸很高興。他在學習信任我會自動去幫忙,不需他提醒我去餵羔羊。他看見我有心願意學習,認為那是我在長大、不再是幼童的一個象徵。我在成為家中的大孩子,而不是年紀最小的寶貝了。 當羔羊變得比較強壯,而天氣也變得溫和一點時,爸爸一個接一個的將牠們帶回在穀倉裡的母羊身邊。除了一隻羔羊之外,其餘的情況都還不錯。牠的母親在風暴裡過世了,爸爸需要為牠找一位養母。但首先,這隻羔羊需要變得強壯起來才行。牠軟弱和顫抖的腿幾乎無法支撐牠的身體。當他扶牠站起來時,牠就會隨即噗通地倒回草堆裡。牠需要花多點時間待在房子裡和接受人工餵奶,才能準備好去應付穀倉裡較冷的空氣,或被另一位母親接受。 那天,爸爸在清晨六點就外出工作,並指示我在上學前要記得先餵羔羊,但我在前一天晚上讀書讀得很晚,我僅有時間穿好衣服與跑步趕上校車。當我想起那隻羔羊時,我已經是在上十點左右的數學課了。 下課後我從公車站跑回家,發現爸爸在清掃煤爐的周遭。他抬起頭來並問我:「喬伊絲,你今天早晨記得餵羔羊了嗎?」 我猶豫不決的低下頭,然後回答說:「沒有,爸爸。對不起。我忘了。」 「嗯,寶貝,」他靜靜地說:「我也覺得很對不起,但小羔羊死了。 當我再說話時,眼中已充滿淚水:「爸爸,非常對不起!」 他溫柔地按著我的雙肩。「這隻羔羊已經死了,覺得抱歉是無法使牠起死回生的。還會有其他的羔羊,其他做正確之事的機會,但你知道嗎,覺得抱歉並不總是可以改善情況。當我們疏忽了我們的一個責任,當我們忘了去做某件重要的事時,有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可以覺得很抱歉,但抱歉無法使羔羊起死回生。」 對一位八歲大的小女孩而言,那真是個相當深刻困難的功課,我從未忘記那種感覺。它教導我要留意生命中那些抱歉無法改善的事,特別是那些會影響到別人的快樂和安康的事。一句嚴厲、無愛心的話,永遠無法被收回。自私、不顧及他人的片刻,永遠無法重新再來過。一句該說出口的友善之言語可以稍後再說,但它會錯過當時就被說出、可能是最有益處的完美片刻。 今天,我們只能過一次,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把事情做對。我們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們若不斷提醒自己,我們對他人所負的責任,並每有機會就努力嘗試做有愛心的事,那便可減少「抱歉無法改善情況」的事發生。 © The Family International. Used with permission. 齊格勒著
需要無條件的愛:諸如嘲笑、虐待及挑剔過錯等等,都極具毀壞性。從一個角度看來,這些做法都似乎出於一種挑剔、有害而負面的態度。但是我個人來到一個地步覺得,歸究破壞成人及小孩的自我形象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父母無條件的愛。這種父母無條件的愛,是讓孩子學習自我接納的必要條件。我經過親自作相當詳盡的研究,及我們不同工作人員藉著在我們學校的「我能夠」方案和我們的「天生贏家」講習會中所認識的幾千個人而作的研究,而作出這個結論。 什麼叫無條件的愛?就是這句話字面的意思--不帶任何先決條件地愛一個人,你愛他是因著他是這個人,而不是因著他做了什麼。很可惜,許多父母愛一個孩子,是因著孩子會清理房間、成績很棒、按時返家,是「乖孩子」。簡言之,其愛是有條件的,那是說,一個孩子經常感到他不值得被愛,甚至不值得被父母所愛。在愛與表現相連結的情況下,孩子會認為如果表現不佳,就表示不配得到父母親的愛了。若是孩子覺得父母愛的,只是他們的好行為、好表現,而不是愛他們,那麼,潛在的問題便開始了。 若孩子不感覺自己值得父母愛時,會認為自己就是不值得愛的,因此他也用不著愛自己。邏輯地說,如果他不愛自己,覺得自己不好的話,又有誰會愛他呢?這使一個人覺得幾乎沒有價值、一無所是。這種對自我形象的打擊,亦即認為「自己什麼也不行」的感覺,會把人摧毀掉。 因每個人都不同而慶幸:不用說,你不該對每一個小孩,都用同樣的教法和期望;不過,每個孩子都能被培養成積極樂觀的孩子,對我們的社會有貢獻。記住不管孩子的心智、體格、外貌有何不同,他們的自我形象主要來自父母對他們真正的感覺。 請記得,父母,一般說來多才多藝的孩子比較容易有自信,以及為朋友接受;比較沒有天份的孩子容易沒有自信。對這種孩子,父母應該多發現並鼓勵他們的優點,付出特別的愛心、同情、智慧。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