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自問︰我們這個家庭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真的相信什麼?什麼對我們是重要的?我們的結論是四樣東西︰感激,慷慨,謙遜和勇氣。我們決定我們想要這四樣價值觀來界定我們這個家庭,而對派克[我的長子]和我來說,這是我們身為男人該有的價值觀。 因此,我更經常意識到我們該如何培養感激之心。我們該怎樣示範慷慨?我們怎樣保持謙卑,並不斷學習?我們如何勇敢地生活? 這四個詞語是定義我們這個家庭的事物。它們是我想要我的孩子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馬克·貝特森(Mark Batterson) * 如果你還沒有這麼做的話,以下是個好主意,那就是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你個人或家庭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決定基本上引導你個人選擇的理想價值觀有哪些,還有你想要表現出能代表正直的事情有哪些價值觀,以及你個人感到可帶領你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生活的核心價值觀有哪些。 表達你的個人價值觀和優先事項的方式有很多。有些人以清單的方式,每點保持簡短。另有人寫下個人的使命聲明。還有些人表達他們覺得可界定自身的事情,對他們的生命和目標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 即使你以前未曾認真嚴肅思考過這方面的事情,每個人都有價值觀或原則,基本上引領他們做決定和思維的過程。即使是潛意識也好,他們的價值觀塑造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形成他們品格的點點滴滴。如果你花點時間想想和禱告這方面的事,你多半能辨認出你的行為和思考上的某些決定關鍵,它們不斷是你作決定的因素,或是你作決定的基本原則,這麼做可幫助你鑑定什麼價值觀是你的核心價值觀。 也許你也認識到有些方面你尚未給予適當的優先權,或是有些因素需要更多考慮,那麼你可加以相應的調整。如果你以前未曾這麼做,那麼你核心價值觀的清單可能是一項在進展中的工作;隨著時間過去,你也可以重新定義它們。--彼得·阿姆斯特丹 Text adapted from Anchor. Photo by Hammonton Photography via Flickr.
0 Comments
![]() 每個爸爸都應該分享的七項主要人生課程,不論他孩子的年齡大小︰ 好奇心。孩子天生就很好奇,但在我們匆忙地想到達要去的地方之過程中,我們作父親的往往總是催促他們向前走。沒有什麼事情可使你和你的孩子更結合在一起,並使他們對未來生命作更好的準備,那就是與他們分享你們共同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也許在你家的後院裡,有一隻有趣的昆蟲或一朵美麗的花。跪下來並仔細查視它;在百科全書裡或網際網路上查詢有關它的資訊。一起嘗試去了解任何類型的機器是如何運作的。 慷慨。不只是在金錢上,還有在時間、所有物,和愛各方面皆然。慷慨的精神可教導你的孩子同理心,幫助他們會對周遭的人感到關心。 當你犯錯時,要承認。如果你不表現得你好像是完美的,那麼你的孩子會知道他們也不必是完美的。 願意失敗。風箏撞壞了;修理後東西仍沒用;拼圖片無法配合。那又怎麼樣呢?你已經讓你的孩子看到嘗試新事情是重要的,不管結果如何也好。 順其自然。事情有組織固然很好,但它同時也造成壓力,必須以某些方式去做事情。這會剝奪生活中的一些喜悅。教導你的孩子,當有其他事情發生時,放棄原有計畫是可以的。 擁抱屬靈性方面之事。鼓勵你的孩子培養體會對事物的敬畏驚歎和奇妙感。靈性精神有如肌,你必須經常使用它,才會讓它變得更強壯。 尊重你的身體。良好的健康是重要的。以身作則。讓你的孩子看到你在運動(鼓勵他們也參加),吃有益健康的飲食,並且一般而言,過清潔有益身心的生活。--喬伊吉塔 Text courtesy of Anchor. Photo by Paul D'Ambra via Flickr.
![]() 羅瑪麗 每年十二月,我會要求我的兩個孩子托比和凱絲,現年一個七歲、一個九歲,去看一下他們的玩具和衣服,並把他們穿不下或不再用的東西挑出來。然後,我會再檢查一下,拿出那些不能再用的,並在某些情況下運用我的否決權,把剩下那些最好的東西裝箱,送給有需要的人。這麼做除了灌輸孩子給予的精神,我還發現,這也是清理過多物品的一種有效做法,善加利用他們曾「小心用過」、但已不需要或不想要的物品。 去年聖誕節,我的兩個孩子似乎都更注重聖誕假日物質方面的東西——只是關心他們希望得到的禮物,卻不怎麼想要給予。我想知道原因到底在那裡,還有他們是否察覺到自己態度的改變。 他們當然知道聖誕節是在慶祝耶穌的生日,但僅此而已。 「在第一個聖誕節,上帝給我們的,只是祂不想要的東西嗎?」 「不是,」托比沈思地回答說:「祂把祂最好的給了我們——祂最特別珍愛的寶貝。」 「這就是真正的聖誕節精神,」我解釋說:「把我們最好的送給別人,就像上帝把祂最好的送給我們一樣。」 孩子們想了一會兒,然後決定把他們最心愛的一些玩具送給別人,而不只是那些他們玩膩了的玩具。托比挑了一些他最喜歡的火柴盒汽車,凱斯則決定把她其中一個洋娃娃送給別人。我們把這些東西和我們原先已準備要捐獻的其餘東西一起裝箱,然後我就帶著孩子去把這些東西送了出去。 身為父母,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理念,是我最大的職責之一,而教導他們先人後己,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犧牲性的給予不應只是一年做一次,但聖誕節的確是一個教導他們這麼做的大好機會。 羅瑪麗在東南亞從事親子家庭生命教練的工作。 Article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Activated! magazine. Used with permission. Photo by Stuart Miles / Freedigitalphotos.net
喬伊絲•蘇婷
我那時是八歲大,經由做些家務雜事,來學習勤勉。我在紐約州北部蒲萊斯頓鎮附近的牧羊農場長大,我們四個孩子之間,總需分擔起許多責任。我年紀最小,所以一向會得到我想要的,也就是最容易的工作;但後來我年長的兄姐,因農事在外而更忙碌時,更多責任就落在我身上了。每當爸爸要我做件新差事時,我就會覺得自己又長大了。我想要表現出我有多麼負責任。 那是個特別寒冷的春天,正值母羊開始生小羔羊之際,發生了一場兇猛強烈的暴風雪。爸爸把新生羔羊聚集起來,並把最虛弱的帶進廚房裡,所以牠們可以在煤爐旁的硬紙板箱裡睡覺。牠們就這樣依偎在乾草堆裡,最先幾個夜晚倖存了下來。爸爸會很早就起床,用裝著母羊奶的奶瓶餵給羔羊喝。在最初幾天,我很熱心的幫忙爸爸。我很喜歡觸摸羔羊初生時,柔軟而溫暖的深灰色羊毛。我也喜歡聽牠們咩咩叫的聲音,和急切地吸吮我手中奶瓶的模樣。我喜歡那種長大了和可以幫忙的感覺。 爸爸很高興。他在學習信任我會自動去幫忙,不需他提醒我去餵羔羊。他看見我有心願意學習,認為那是我在長大、不再是幼童的一個象徵。我在成為家中的大孩子,而不是年紀最小的寶貝了。 當羔羊變得比較強壯,而天氣也變得溫和一點時,爸爸一個接一個的將牠們帶回在穀倉裡的母羊身邊。除了一隻羔羊之外,其餘的情況都還不錯。牠的母親在風暴裡過世了,爸爸需要為牠找一位養母。但首先,這隻羔羊需要變得強壯起來才行。牠軟弱和顫抖的腿幾乎無法支撐牠的身體。當他扶牠站起來時,牠就會隨即噗通地倒回草堆裡。牠需要花多點時間待在房子裡和接受人工餵奶,才能準備好去應付穀倉裡較冷的空氣,或被另一位母親接受。 那天,爸爸在清晨六點就外出工作,並指示我在上學前要記得先餵羔羊,但我在前一天晚上讀書讀得很晚,我僅有時間穿好衣服與跑步趕上校車。當我想起那隻羔羊時,我已經是在上十點左右的數學課了。 下課後我從公車站跑回家,發現爸爸在清掃煤爐的周遭。他抬起頭來並問我:「喬伊絲,你今天早晨記得餵羔羊了嗎?」 我猶豫不決的低下頭,然後回答說:「沒有,爸爸。對不起。我忘了。」 「嗯,寶貝,」他靜靜地說:「我也覺得很對不起,但小羔羊死了。 當我再說話時,眼中已充滿淚水:「爸爸,非常對不起!」 他溫柔地按著我的雙肩。「這隻羔羊已經死了,覺得抱歉是無法使牠起死回生的。還會有其他的羔羊,其他做正確之事的機會,但你知道嗎,覺得抱歉並不總是可以改善情況。當我們疏忽了我們的一個責任,當我們忘了去做某件重要的事時,有時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可以覺得很抱歉,但抱歉無法使羔羊起死回生。」 對一位八歲大的小女孩而言,那真是個相當深刻困難的功課,我從未忘記那種感覺。它教導我要留意生命中那些抱歉無法改善的事,特別是那些會影響到別人的快樂和安康的事。一句嚴厲、無愛心的話,永遠無法被收回。自私、不顧及他人的片刻,永遠無法重新再來過。一句該說出口的友善之言語可以稍後再說,但它會錯過當時就被說出、可能是最有益處的完美片刻。 今天,我們只能過一次,我們只有一次機會把事情做對。我們永遠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我們若不斷提醒自己,我們對他人所負的責任,並每有機會就努力嘗試做有愛心的事,那便可減少「抱歉無法改善情況」的事發生。 © The Family International. Used with permission. ![]() 羅瑪麗 每年十二月,我會要求我的兩個孩子托比和凱絲,現年一個七歲、一個九歲,去看一下他們的玩具和衣服,並把他們穿不下或不再用的東西挑出來。然後,我會再檢查一下,拿出那些不能再用的,並在某些情況下運用我的否決權,把剩下那些最好的東西裝箱,送給有需要的人。這麼做除了灌輸孩子給予的精神,我還發現,這也是清理過多物品的一種有效做法,善加利用他們曾「小心用過」、但已不需要或不想要的物品。 去年聖誕節,我的兩個孩子似乎都更注重聖誕假日物質方面的東西——只是關心他們希望得到的禮物,卻不怎麼想要給予。我想知道原因到底在那裡,還有他們是否察覺到自己態度的改變。 他們當然知道聖誕節是在慶祝耶穌的生日,但僅此而已。 「在第一個聖誕節,上帝給我們的,只是祂不想要的東西嗎?」 「不是,」托比沈思地回答說:「祂把祂最好的給了我們——祂最特別珍愛的寶貝。」 「這就是真正的聖誕節精神,」我解釋說:「把我們最好的送給別人,就像上帝把祂最好的送給我們一樣。」 孩子們想了一會兒,然後決定把他們最心愛的一些玩具送給別人,而不只是那些他們玩膩了的玩具。托比挑了一些他最喜歡的火柴盒汽車,凱斯則決定把她其中一個洋娃娃送給別人。我們把這些東西和我們原先已準備要捐獻的其餘東西一起裝箱,然後我就帶著孩子去把這些東西送了出去。 身為父母,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理念,是我最大的職責之一,而教導他們先人後己,佔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犧牲性的給予不應只是一年做一次,但聖誕節的確是一個教導他們這麼做的大好機會。 © Activated - 活躍人生 在我出生幾個月前,爸爸結識了一位剛到我們這個田納西小鎮來的陌生人。從一開始,爸爸就被這位充滿魅力的陌生人所吸引,不久就請他與我們一起同住。那位陌生人馬上就受到我們全家歡迎,而且在幾個月後我出生時,迎接我到世上來。
當我長大時,我對他在我家中的地位毫不質疑。在我年幼的心中,家中的每一員都有其特別的地位。比我大五歲的哥哥比爾,是我的榜樣。我的妹妹芙蘭,給予我扮演「哥哥」的機會,並且學會戲弄人的技巧。我的雙親聯手合作,成為我的導師--媽媽教我去愛上帝的聖言,而爸爸則教導我去服從它。 但是那位陌生人是我們家中講故事的人,他能編出最令人出神入勝的故事。奇遇歷險、懸疑故事和喜劇是他每天談話的主題。每天晚上他會使得我們全家因為專心聽他講故事而猶如被他迷住許多小時。 如果我想要知道有關政治、歷史或科學的話,他也無一不曉。他知道有關過去、也了解現在,而且似乎能預說未來。他所描繪的圖畫是那麼逼真生動,以致當我觀看時,經常會使我不禁笑或哭出來。 他就像我們家庭的好友一樣,他曾帶爸爸、比爾和我去看我們生平第一次看的全國棒球聯賽。他總是鼓勵我們去看電影,並且甚至安排介紹我們認識好幾位明星,哥哥和我特別喜歡約翰韋恩。 那位陌生人最愛講話,常常講個不停。爸爸似乎並不介意他這樣做;但有時候當我們其他人都在全神貫注地聆聽他說有關遠地的一個故事時,媽媽會靜靜地站起來,溜到她房裡去閱讀聖經和禱告。現在我想:她是否曾祈求上帝使這位陌生人離開呢? 我爸爸以某些堅定的道德信念來管理我們這個家;但是這位陌生人卻從來未曾覺得他必須依從。比方說,我們一家、我們的朋友、大人們,都不允許說冒瀆神聖不敬的言語;然而我們這位久住的客人有時卻口吐三字經,那不但使我覺得耳朵發痛,並使爸爸感到侷促不安。但是就我所知,從來沒有人曾正面糾正過這位陌生人。 我爸爸是個絕對禁酒者,他不許我們喝酒,甚至連烹飪時用一點酒也不行;但是這位陌生人卻覺得我們需要開明一點,應該知道及接觸其他種的生活方式,因此他經常請我們喝啤酒和其他酒類。 他使吸煙看來非常有味道,抽雪茄看來很男性化,及吸煙斗使人看來非同凡嚮。他無拘無束的(大概太放任了)談論性事,他對這方面的評語有時是相當露骨的,有時是充滿挑逗性的,一般來說令人覺得很難為情。現在我才知道,我早期對男女之間關係的概念,深受這位陌生人的影響。 當我回顧這一切時,我相信那全拜上帝恩典的庇佑,才使得這位陌生人不致影響我更多。他一次又一次的反對我父母的價值觀念;然而卻沒有人責罵他、或請他離開。 這位陌生人搬進我們住在摩寧路的家,已超過三十年了。他對爸爸來說已沒有像以前那麼具吸引力。但是如果你今天走進我父母的書房的話,你仍可以看到他坐在一角,等待有人來聽他講話、和看他畫圖。 你問他貴姓大名?噢,我們通常只是叫他「電視」。--吉斯克利寫 ![]() 我請我的四個孩子說出對父母作為的建議與評語,有那些覺得是有效的,那些是無效的。 1. 不予說明的否決:孩子們認為我們最大的缺點,便是太常在否決時沒有加以說明理由,只是說:「因為我這麼說,所以你就這麼做。」如果我們有機會重來一次,一定要盡量改變作法。 2. 外出次數太少:孩子們對於全家一同外出的次數太少感到失望,他們特別提到喜歡全家一同多去郊遊、觀賞球賽(例如棒球、足球……)或露營等。 3. 處罰不夠:孩子們沒有做好一些我們規定他們做的家事時,我們常常並沒有處罰他們的錯誤。 4. 太少職責:孩子們全都認為,如果他們在家庭方面擔當更多的責任,會有更多成長機會,也更能為未來生命有更充足的準備。 我們正確的作為:我們很高興的是,孩子認為我們正確作為的項目,遠遠超過他們認為我們的不佳作為。 1. 教導絕對的對錯價值觀:比如說,如果孩子們不想和某個打電話或來訪的客人說話,我們絕對不會替他們扯謊說不在等等。 2. 不用不當的語言:孩子都覺得我們不允許他們用,自己也不用,諸如笨、蠢、討厭、惡心的字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們也從沒聽過我們說出咒詛人或淫穢的字眼。 3. 教孩子禮貌應對:教導孩子對長輩(包括對父母)要有禮貌的回應,如「是的,先生」、「是的,女士」,並且常說「請」和「謝謝」。這對他們都很有幫助。 4. 堅持個人的責任:二女兒辛蒂特別感激我們,能使得她總是對做家課和守時有責任感,及在大一結束時,可自己抉擇主修方向。 5. 花時間傾聽:大女兒舒珊特別感謝我們總願花時間,在她想談話或需要談話的時候,與她聊聊。 6. 沒有偏袒:孩子們都喜歡我們對待每個孩子一律平等,沒有任何偏袒。這是他們列單上其中一個首要項目。 7. 公開流露愛與情感:孩子們同感重要的一件事,便是我們夫妻彼此所公開流露的愛與情感,讓他們覺得父母互愛互重而帶來安全與舒適之感。 實際而言,在一切我們做得對的作為中,我們那對孩子完整而無條件的愛,才是至為重要的。在這個地球上,愛的的確是最大的力量,使人向善,及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Image courtesy of Stuart Miles/freedigitalphotos.net
建立成功特質的基礎:我們一般都認為,事業生涯始自於學校畢業、找工作之時;但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我們的事業生涯幾乎是從受孕那一刻便開始了,而在我們上學以前就已被塑造好。當我們還在子宮裡,有許多因素就已影響了我們的未來生命的。根據文獻報告,早自我們出生前四個月,就能接受到外界的影響,而出生之後,我們接受的觀念與我們週遭的環境,對我們的未來有極重大的影響。
模仿我:孩子穩固的基礎在於堅實的道德觀念。教導孩子要誠實、自己卻做不到的父母,會造成真正的問題。 比如說,假設父母不斷告訴孩子要說實話,但是電話鈴一響,便對接聽的孩子說:「別說我在家。」他們向孩子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如果孩子可以為父母說謊,當然也就可以對父母說謊。 家是建立道德價值觀的地方。羅斯福總統曾說:「培育人的智力而不培育人的心靈,是為社會製造一項威脅。」約翰霍普金大學校長穆勒總結道德價值間的相互作用說:「如果不能激發學生心中的道德價值,大學所製造出來的只是具有高度技巧的野蠻人罷了!」作有效的父母,也要視孩子對你的信任度而定。如果孩子認為父母真的相信自己所教導的,知道父母言行一致,孩子就會信任父母,並且對父母的教導作出積極的反應。如果父母稍帶虛偽,就完全不能讓孩子學進心裡了。如果我們說:「別照我做的去做,要照我說的去做」的話,那麼我們對孩子的教養就是失敗了。 人格才是導致安全與致富之道:有人在J.P.摩根先生生前時問他,什麼是最佳的銀行擔保物,他毫不遲疑地回答說:「人格。」威廉雷克這樣說:「經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功課是,一般來說,成功在於一個人的品格,遠超過在於他的才智或機運。」 尋金:一度卡內基是全美最富有的人。在他幼小時,便從蘇格蘭家鄉來到美國,開始時做盡各樣雜工,最後終於成為美國鋼鐵製造大王。有一個時期,他手下竟多達四十三名百萬富豪為他工作。在那時,百萬富豪是很稀有的事,保守地說,當時的百萬元,大約相當於今日的二千萬元。 記者問卡內基:「你如何僱用四十三名百萬富豪來工作?」卡內基回答說,那些人開始為他工作時並不是百萬富豪,而是後來工作的結果。 記者接著又問:「你如何將這些人培養成如此有價值,付他們那麼高薪?」卡內基回答說,人才之培養猶如採掘金礦。採到金礦時,要除去好幾噸重的泥土,才得到一盎司的金子,但是人進礦坑裡不是尋找泥土,而是尋金去的。 這正是父母培養積極成功的孩子的方法。不要去找毛病、挑瑕疵、猛責備。耍去尋金不是掘土,要去尋善處,不是掘壞處。要去發現生命的積極面。正如生命中所有其他事情一樣,我們在孩子身上去找尋愈多優點時,就能在他們身上找到愈多的優秀品質。 尋找優點並給予讚美:當你找到優點(這是很容易的事)時,要仔細清楚地告訴孩子你為什麼喜歡那優點。要讚美孩子,並記得常常這麼做。幾乎所有父母都愛他們的孩子,但不幸的是,他們往往沒有對孩子說,這是很可惜的,因為讚美是建立信心一種很有效的方法。讚美是那麼有效,以致世界著名的鈴木小提琴班,在教二至四歲的孩子開始學琴時,先教他們鞠躬。因為老師知道,孩子一鞠躬,觀眾一定會鼓掌,而「鼓掌是我們所發現最好的激勵者,那能使孩子感到演奏和自己本身都是很美好的。」 在每個人身上和在每個情況中尋找優點,是一種要努力學習的技巧,但是因為我們愛孩子們,所以我們就必須做這樣的努力。身為父母,我們必須常常練習,當個對優點有敏銳發現力的榜樣,孩子們就自然會學得這種致勝的特質,甚於我們不斷的教導。 享有尋找優點的好處:一九八四年九月,一個家庭關懷組織作了一項研究,把六十名學童分成三組,每天連續加以算術測驗。第一組總是被人因前次成績而讚美,第二組總被人挑毛病,第三組總是被人忽視。結果那些受讚美的孩子進步神速;那些被批評的孩子也有進步,但是進步不多;唯有那些被忽視的孩子幾乎完全沒有進步。 舒華伯(美國鋼鐵工業鉅子)說:「我所閱歷過的人,無論地位多高,總是在被讚許的境況下,比在被批評的環境下,而能夠盡更大的努力,把工作表現得更好。」同樣地,那些受讚許的孩子,比那些不斷受批評的孩子,就會較愉快、較有成果表現、也比較願意聽話。 達成目標:我發現一個很重要的特殊秘訣。在一天中,有兩個最重要的灌輸積極思想的時間,一在清晨,一在晚上。有些心理學家估計,一個人每天所碰到的第一件要事,會比接下來的五件,對你的思想和態度要產生大得多的影響力。因此,你定意要以非常積極的思想開始一天,這是極重要的。 第二個重要的灌輸時間是在晚上。多年來,我就寢前總會看些積極的讀物。 齊格勒著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之所以選擇抱有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並非出於盲目或非理性的,而是我相信,一切生命的創造中心,都是積極樂觀並且充滿希望的。因此我對孩子真正抱有樂觀的態度,因為孩子是我們未來唯一的希望,就如我們--他們的父母,是他們現在以及最近之未來的唯一希望一樣。不幸的是,太多父母都還沒意識到,持有樂觀的人生觀,乃是我們必須作的選擇之結果。我們對人生所選擇的基本態度,會影響我們孩子的人生態度。我深信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唯一的方法是自己先當個積極樂觀的父母。 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是簡單、但不容易做到的事 在本書中,我反覆提到兩個原則,因為它們十分重要。如果我們能夠實行這兩個原則的話,就能簡化我們整個教育兒女和當父毋的過程。 第一個原則是:你所接受的思想,將會決定你的為人和成就。你可以藉著改變你所接納的思想,因而改變你的為人和成就。正如電腦一樣,如果你改變輸入的資訊,其輸出就改啦!換句話說,你的思想影響你的表現。 第二個原則是:生存並不是容易的,事實上,它是很艱難的。不論你是位主婦或是位老闆,不論你在生命中做任何職業,你都會體會到這個事實。父母和子女想當成功的人,首先得在這個艱難的世界求生存,而這便需要學習自律才可能達成。 我發覺,做父母的如果對自己嚴格些,生命對於你就會容易些;這也是父母要早期訓練孩子自律的原因。不加以管束就等於製造一場災難,因為一旦孩子進入社會,他很快會發現,愛他的父母所沒有給他的管教、會被那沒有愛心的社會反撲其身。培養自律是痛苦的體驗,但是其結果卻大為值得。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February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