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勒著
從管教中獲得安全感:這種過度嬌寵的行為帶來的可悲現象之一就是,當父母任由孩子為所欲為地「撒野」,在孩子心中會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其他每個人也都應該同樣地放任他。這是既不合理又不實際的。 管教與秩序是宇宙自然定律的一部份,孩子若沒有在他們的小天地(家庭)裡受到愛的管教,將來就會受到外面大世界冷酷無情的管教。 何謂管教?:事實上,不管你有沒有管教你的孩子,你都會教給他一套特別的價值觀。實際上,如果你沒有對孩子施以愛心和公平的管教,你可以確定這個社會遲早會管教你的孩子,但是不總會具有愛心和公平。或許這就是為什麼一九八O年蓋洛普意見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以上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都希望父母和老師能愛他們足夠、而對他們有更多的要求與管教。或許這些年輕孩子直覺地感到,他們所要進入的實際世界(在那裡薪水就是成績單),很需要一些在學校裡所學不到的知識、信心和管教。他們知道,勝利者不是在溫室裡培育出來。 孩子想要、需要和要求被管教:我喜歡這個說法:「沒有人能為所欲為而會成就大事的。」小人會為所欲為,君子則順服能使人成器的法則。 給父母的一些實際建議:蔣老師走進小比利的房間,看到他在大拇指上纏上繃帶。 「怎麼啦?」蔣老師問小比利。 「我給槌子槌到了。」 「可是我沒聽到你哭呀!」 「我以為你不在嘛!」 這個小笑話在生活中是千真萬確的。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父母和祖父母有時候必須故意不理會孩子。我很確定地說,幾乎每個父母都可以觀察到,如果孩子一摔倒,爸爸媽媽就一個劍步衝上前抱起他,施予無限同情,不停安撫,那麼就建立起一套模式了:以後每次不管發生什麼事,這孩子都一定會放聲大哭,爸爸媽媽便只好過來抱起這個淚人兒。這樣就培養出一個太過分長久依賴父母的人了。 請別誤會,如果你的孩子摔倒或真的受傷,當然他需要得到你的注意。 及早開始教導:要及早開始教導孩子各樣事務,當然除了有危險的東西之外,比如怎麼用刀、推剪草機及各種危險的工具。至於掃地、倒垃圾、整理床舖等,都很合適讓孩子學。 坦白說,如果你自己做這些事情的話會更容易,你可以省下許多勸說、教導的時間和努力,而能做得又快又好。問題是四歲的孩子還不瞭解他的能力範圍,在那個階段,他會以為他什麼事都做得來,都想試試,如果你把他推到一邊說:「別弄了,爸爸媽媽來做。」那麼,你便傳給了他一項訊息。 這項訊息是:「你做得不好,爸爸媽媽才做得好。」這樣持續幾年後,他將認為你樣樣都做得比他好。結果,孩子不但「讓」你去做每一件事,而且還會頑固地拒絕幫你做任何家事,要不然就是拖拖拉拉地做,使你不得不下結論說,畢竟是你自己去做要方便些。當然,你也就是把一個毫無準備、也不願處理任何困難或不悅之事的孩子,送進這個現實的世界去。 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要及早要求他們、教導他們做簡單的家事,他們會逐漸地一步步接受更多的責任,自然地進步,直到有一天他們真的許多事都做得比父母好,那就是你管教得到代價的快樂日子了。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April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