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勒著
要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怎樣彼此溝通及和孩子互相溝通。 從一出生,嬰兒就需要有人對他說話。事實上,大量的證據顯示,人們愈多抱新生兒在懷裡,讓他聽人們歌唱、談話、哼曲,就會愈聰明,情緒愈穩定。 如果你家裡有嬰兒,記住要避免許多父母最常犯的毛病--太常用兒語式的談話。事實上,最恰當使用兒語的時間就是在你擁抱嬰孩或學步兒、親他的時候。當嬰兒在近旁或稍遠一點,對他談話的方式可與較大孩子相同,緩慢清晰、富有愛心。嬰兒或學步兒所能明白的,遠超過他所能表達出來的程度。 照料愛說話的四歲大孩子:在家庭談話之間,當然要讓小孩參予談話;而且如果只是家人之間談話的話,更該從一開始就讓孩子參予。這樣他們才能學會怎樣處於成人世界中,怎樣培養觀察力,建立語彙能力,發展社交談話技巧,也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份子。 讓孩子們參予:我們大家共同擁有的一種需要,便是被愛和被瞭解的需要。在家庭討論活動中,如果孩子從溝通中感到自己是家庭的重要份子,我們便建立起了一輩子享受不盡的親密感。 要留心你的語氣:很多時候是孩子在試驗我們,他們在試探我們的權威性,看我們會不會放棄、讓他們得逞。然而,規矩和界限一旦被堅定地訂好,孩子便會去適應、接受那些限制,並因此覺得感恩。 下指示和拒絕的聲調語氣,相當重要。聲調語氣是你最有效的溝通工具,其抑揚頓挫不但應傳達出你的權威感,同時也應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關懷。你必須加以努力、對他們所經歷的敏銳地感覺到和對自己的語氣有紀律,才能做得到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家是需要最佳心智與愛心的場所。 當你必須說「不」,你必須要稍加思考後再說。你若是常從「不」改說「好」,以後孩子便會去探測你所說的「不」是否仍可改變,這樣便會引起不斷的衝突與鬥智,既耗時間,也費精力,更打擊了孩子接受與認定父母權威的信心。你說「不」的時候,應該要堅定,並且堅持下去。 用你的「不」來教育孩子:有時你說了「不」,孩子一定會問為什麼,你可以柔和地說:「你自己認為是什麼原因呢?你能否想出來,我們為什麼不願你做這事,或去這地方?」很可能孩子就提出了幾個相當不錯的原因,也許是你從未想過的理由。(如果你處事公正,又與孩子溝通良好,這樣的可能性便很高。) 提高聲量可能會引起麻煩: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最易犯的錯誤可能是聲量問題。懷恩大學的研究員將孩子分為三、四歲與五、六歲的兩組,研究顯示出一些有趣的事實。 研究人員對孩子發出指令,有的是積極的、如「拍拍手」等,有的是負面的、如「不要摸鼻子」等。每當研究人員輕柔地說,兩組孩子都照指令做。但是,研究人員一提高聲音,尤甚三、四歲那組的孩子會做出相反於指令的動作。特別是年紀愈小的孩子,通常會因父母大聲喝止,因而更注意他們不該做的動作,使孩子反而做了危險的事。 真正的權威是沉著、平靜、柔和、堅定的。當你無法壓制自己的脾氣時,你就會失去孩子對你的敬愛,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可以藉著激怒你來控制你了。以適當的聲調表達,作堅定的指示,既具威力,又具說服力和鼓勵性。當孩子看到你能夠控制住自己,控制住狀況,他們就會順服於那柔和、權威、自信的聲調。 要得到最佳效果,就要說「請」:在家庭裡,有禮貌的溝通是互相影響的。當孩子有所要求,要教他們用「請」字:「媽媽,請再多加點牛奶給我好媽?」或是:「爸爸,請你幫忙我脫下靴子好嗎?」同時,你自己也要以身作則,用如此有禮貌的問法:「請整理好你的床。」或是:「請安靜點。」孩子照做之後,你要說:「謝謝你。」這樣的禮貌並沒有將你的權威打了折扣,反而教了孩子在受惠時會說謝謝。 每件事物都在傳達一個訊息:我們用許多不同的方法和孩子溝通。我們的姿態間接表達許多訊息;我們的話語、與他們相處的時間,也能作直接的溝通。以結果而論,影響最大的溝通,是在父母談論孩子的時候。不管孩子是否在場或是假裝沒有聽到,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感覺,常會表露於討論孩子的時候。孩子會相信所聽到的對話內容,而且會照所說的做出反應。 我聽過父母稱他們的孩子為怪物或笨蛋,也聽過父母說出這樣冷酷無情的話:「當他三年級閱讀測驗不及格,我們就知道他會很麻煩,永遠當不成好學生了。他在學校的表現太差勁了,不過我早就預料到了,他在家裡就是笨兮兮的。」 我要強調一個想法作為本章的結束,這是家庭溝通的鑰點,大多數人都明白,但是卻很難做到。這個鑰點便是傾聽,真正地傾聽。當子女或父母感到自己的話有人聽進去,就會尊重聽者,也尊重自己,因為他們所說的話有價值。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April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