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勒著
你必須持之以恆:每個小孩都該聽聽中國竹的故事。我的朋友韋爾德是亞利桑納州鳳凰城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說了這麼一個故事:中國人播種種竹,然後勤勞澆水施肥。第一年,竹看來沒有長大。第二年,再澆水施肥,竹仍然沒有長大。第三年、第四年還是繼續澆水施肥,竹依舊全無成長。到了第五年,他們仍舊澆水施肥,而在這第五年間,竟然大約於六週之內,這株中國竹一下子長出了大約九十呎。 這九十呎高的竹子,是在六週間長的呢?抑或在五年間長出的?答案顯然是五年間長了九十呎高的竹子,因為若不是這樣年年澆水施肥,這株中國竹是長不起來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種「中國竹」的經驗。我們或許在幾何學、物理學或化學上遭逢難題,不停解題,就是得不到答案。再解、再解,都得不到答案,最後只好到老師面前咧著嘴笑說:「老師,我想出來了!是題目錯了!」老師微笑地看著我們說:「再試一下吧。」這一次我們回頭重作,於是解出來了。事實上,一旦找出答案,我們才驚覺答案的簡單,怎麼先前都沒發現出來呢?在這裡我要指出,我們最後算出答案,並不是因著我們的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的毅力。 先有紀律,後有成果:培養積極樂觀的孩子,我認為要教導他們的重要課題之一便是毅力。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對事情或工作就是必須持之以恆。不論他們是否喜歡去做他們的家庭作業,他們就是必須完成它。不論他們是否覺得身體百分之百的舒服也好,他們就是必須要上學。 好歹也做:我所認識每一個成功的人,在心情不佳時也總會有很多成就。有趣的是,常常我們開始時覺得不太喜歡做的事,到後來都變得很喜歡去做。這其中的含義既簡單又深奧--邏輯想法不能改變我們的情緒,但是行動卻能改變。這是一項有價值卻又不易教給孩子的課題,需要我們帶著愛心和毅力才行。 大發明家查理斯克德林體會出,一旦失敗的時候,應該要分析問題,找出為何失敗。他相信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踏向成功的一步。「你最不想要做的,就是犯不再嘗試的錯誤。」他說。當你真失敗了,就必須誠實面對失敗,成功是冒充不來的。失敗的時候,可別浪費了這次的失敗,盡你一切可能從中學習教訓,因為每一次失敗的經驗都可以教給你一些東西,這樣失敗也不算失敗。尤其是,你絕對不要用失敗作為不再嚐試的藉口。畢竟,你學步的孩子第一次跌倒的時候,你一定不會說:「夠了!夠了!以後都坐著別再走了。」 父母,請以身作則:這是句老話,也是句真話:放棄的人得勝不了;得勝的人除非工作完成,絕不放棄。可惜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懂得要有毅力的,反而許多孩子自自然然就會放棄。他們試做一些事情,直至厭倦了,就不想再堅持下去,拍拍屁股就走了。學步兒和幼童就是這個樣子。但是,等他們大到懂得要放好玩具、整理房子、倒垃圾、疊床整被、幫媽媽洗碗和做各樣雜務的時候,父母就該開始培養孩子的毅力了。 父母在此時應監督孩子做應做的事、在應做完的時候做完、並且把工作做得完善妥當,因為這樣對他們是有益的。如果孩子在小時候不能對該做的事情持之以恆,以後他們就永遠都會不負責任了。這樣父母就讓孩子養成錯誤的習慣,而這個習慣使孩子在生命中無法成功。 多年前卡爾文庫里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可取代得了毅力。天份不能取代,有天份卻不成功的人太多了。天才也不能取代,世上未被人賞識的天才俯拾即是;教育也不能取代,世界上多的是受過教育的廢物。」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