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萊菈
我的大兒子克里斯已十三歲大了,我發現我需要改變與他溝通的方式。他已經不是早幾年前的孩子了。突然之間,他長得比我還高。時間飛逝如箭!他兩歲大時好動不停、喜愛東摸西碰的情景,似乎仍歷歷在目、清晰如昨。 我猜想,我就跟大多數父母一樣,一直會認為,我本能地知道什麼對我的孩子最好,並依此採取相應的行動。克里斯小的時候,這麼做還很有效,可是現在他長大了,想要自己多做決定。我發現,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讓他多參與決策過程——不要把他當成孩子,而是把他當成隊友看待。 當有任何狀況發生時,更為重要去做的事是,我需要花時間傾聽他的想法,了解他的觀點與需求,並向他解釋我的看法與需求。然後,我們嘗試一起盡力找出對我們雙方,以及對任何其他相關的人,都有益的解決辦法。 當我有時又依照舊習慣行事,不考慮他的立場,只想告訴他該怎麼做時,他會感覺受到壓制,變得與我疏遠,並錯過了學習的機會,而我也得不到他完全的合作。但當我記得去徵求他的意見,而不只是對他下命令時,事情就會進行得順利,他也進一步學習如何去做明智、負責和充滿愛心的決定,而我們之間愛與相互尊重的關係也會得以加強。 *** 從童年時期進入成人時期,這個轉變有如在走鋼索,青少年的身邊需要有人——父母親或其他有力的模範角色,在他們走過鋼索時,幫助他們找到立足點和站穩腳步。 當我的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我會先努力引導他們做決定的過程,然後,我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他們經常想要我或他們的媽媽代他們做決定,因為事情若是出錯,他們就不用承擔責任,可是我會對他們說:「別問我,你知道何是何非。你認為自己應該怎麼做?」事後,他們通常都會很高興我們要他們自己做決定,因為他們知道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同時也幫助他們覺得被信任和尊重;而對他們這個年齡來說,信任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大衛•布蘭特•博格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Categories
All
Archives
December 2023
|